[经济地理丨一飞冲天 临空经济进入博弈新时代]

临空博弈

近日来,宁波、济南、杭州等地纷纷对现行机场总规进行修编,新一轮机场扩容升级热潮涌动。与此同时,临空经济也是发展势头火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明确提出发展临空经济的城市超过100个,临空经济进入博弈时代,但我国发展临空经济,市场远远没有饱和。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城市而言,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以空港为战略支点发展外向型的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图片来源/新华社

观  势

一飞冲天 临空经济进入博弈新时代

“遍地开花”之下,临空经济进入博弈时代,但我国发展临空经济,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机场之上,城市腾飞在即。被称为“第五冲击波”的临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以空港为战略支点发展外向型的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向蓝天要机遇,向蓝天要增长,成为中西部内陆城市探索实践的一道新命题。

机场升级潮起

机场是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总有新的故事发生。

12月5日,宜宾再添腾飞之翼。随着西安—宜宾的3U8537航班的抵达,宜宾机场正式投运,预计2020年—2021年通航城市将达到40个,2022年—2024年通航城市不低于50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万人次。

与宜宾“打法”不同的是,宁波、济南、杭州等地选择扩容量增跑道,对现行机场总规进行修编。

刚刚通过评审的《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19年版)》将宁波机场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预计到2030年,宁波机场将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拟在现有第一跑道南侧建设第二跑道。远期到2050年,宁波机场将实现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拟在第二跑道南侧再建第三跑道。届时,宁波机场的跑道将从现有的1条增至3条,以承接今后客货吞吐量的大幅提升。

近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进入加速建设发展新时期。规划明确,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飞机起降达38.3万架次;到2050年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5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达59.3万。对此,济南遥墙机场将建成3座航站楼、4条跑道,满足8000万人次保障需求,机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门户地位更加凸显。

杭州更是大手笔,向着机场“顶配”挺进。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19年版)》正式出炉。根据最新规划内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将定位为“大型机场、区域枢纽机场、未来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中心机场之一”。未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终端目标量为2030年达到9000万人次,相当于萧山机场2018年38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2.4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萧山机场近期(终端)规划将拥有4条跑道,这意味着萧山机场在已拥有2条跑道的基础上,还将建设2条新跑道。而目前,中国仅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拥有4条以上跑道的。

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也是足音渐近。日前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提高区域航空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统筹空域资源利用,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新一轮机场升级热潮迭起。其火热的背后正是地方通过发展临空经济加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愿望。

搭载临空引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临空经济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机场更多地担当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条条航线的延伸,一架架货机的起降,在便利贸易往来、让世界变小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近年来,北京、上海、郑州、南京等地临空经济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作为第13个被批复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城市,南京着力提升禄口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加快建设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发展临空高端产业,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国家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

在日前举办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自贸区发展推介会上,依托临空经济区和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新航城公司与航投集团签约共建航空科技谷,全面布局航空科技产业国产化替代及下一代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逐步成为世界航空科技产业的新高地和新典范。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而且在全球将具有示范效应。”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认为,临空经济正在成为一些城市和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动力。通过依托机场打造的产业集群,能够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促使信息、技术、资本、项目等要素加快流动,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迅速做大做强。“临空经济的发展是由以港促产、以港建城、以产兴城、以城聚人来支撑的。”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西安、郑州、重庆等中西部中心城市加速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临空经济,将明显改善这些地区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先行区和经济发展桥头堡的作用。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势头火热,明确提出发展临空经济的城市超过100个。从全国临空经济来看,郑州发展得很好,郑州和北京等城市可以看作第一梯队,长沙、武汉、南昌、重庆、贵阳、成都等城市都在发展中,属于第二梯队。”曹允春说。“遍地开花”之下,临空经济进入博弈时代,但我国发展临空经济,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

近两年来,包括西安、长沙、武汉等在内的中西部内陆城市纷纷喊出,“我们不沿边、不靠海,走向世界靠蓝天。”中西部城市依靠机场才是接轨世界的方向,才能和全球产业链对接。但并不是所有的机场都能成为临空经济区。建设临空经济区,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注重上下游关联度,形成一条高效的产业链。

竞合渐成共识

“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曹允春认为,近年来,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加速聚集、航空枢纽加快建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支持逐渐完善,展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各临空经济示范区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临空经济要避免同质化。曹允春强调,“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顶层设计来规划好差异化发展路线。产业是临空经济的根本,要想实现快速且持久发展,在产业选择上要注重三个原则,即临空指向性和高附加值、关联性和带动性、知识密集型和创新性。”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强调,机场枢纽是,各临空经济示范区要统筹谋划预留空间,为机场后续发展提供支持,积极构建多种交通方式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聚焦临空主导产业错位发展航空服务业、临空高技术产业、高端临空服务业,形成特色化、集群化、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推动示范区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要不断完善服务、促进产城融合,积极保障示范区土地、资金、人才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在近日举办的2019年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上,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同发出了《临空经济发展广州倡议》。

根据倡议,各临空经济示范区将紧紧把握临空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重要机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加强航空网络枢纽建设、打造产城融合临空经济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合作平台运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释放出临空经济区深化合作、协同发展的共同意愿。

探  索

西安:临空经济赛道上的追赶者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在临空经济赛道上,西安市正穷追不舍,“东方孟菲斯”,呼之欲出。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其中明确提出了全球高端要素链接中枢、内陆临空经济创新典范、陕西追赶超越新动力源的总体定位,通过“3456”临空发展战略,着力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余温尚未散去,重磅利好再次加持。

根据西安市日前发布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将做大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空港综合保税区、临空会展综合体、飞机维修基地等承载园区建设,建成空港国际商务中心、航企总部基地,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时效敏感型产业集聚,到2022年,临空经济规模突破260亿元。

得枢纽者得天下。深居内陆的西安市近两年来将打造航空枢纽,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作为追赶超越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临空经济正成为中西部内陆城市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动力模式,能够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认为,发展临空经济对于陕西西安而言,不亚于二次开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进一步强化航空枢纽在陕西对外开放中的先行和引领作用。

在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就是西安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随着“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功能性平台不断完善,临空经济发展要素日益聚集、功能配套愈发完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已经快速成长为高端资源的吸附器和辐射源,目前,区内累计招引航空偏好性强的企业77家、国内外物流企业144家,临空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2018年,区内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00亿元。

在万米高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线越来越多,全球客货飞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降中转也更加频繁。数据显示,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吨,居于全国第13位,增幅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今年1月至9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货站完成货邮吞吐量20.7万吨,拉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6.4万吨,同比增长21.2%,累计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

“在国内主要大型机场货邮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量、增速屡创新高,实现逆势增长,这充分体现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枢纽的地位,也体现了航空发展带来的强劲动能。”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贺键表示。

在过去一年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也频频亮相英国范堡罗航展、珠海航展、丝博会各大展会,持续推动临空经济上下游优质资源协同发展。

如今,以航空主业为突破,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已聚集超过140家企业,涵盖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临空全产业链,促进了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高效集聚,为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劲动能。

更多政策利好正在赶来的路上。如制定出台7个专项招商优惠政策,涵盖“双创”、外资、中介奖励、总部经济、航空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10个领域,携手构建覆盖天空、地面的物流网络,稳步推进“中国孟菲斯”建设。

西安的雄心壮志并不仅于此。自去年开始,西安就已积极探索申报首个内陆型自由贸易港,陕西省确认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陕西省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主体。

未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将努力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联接中枢、内陆临空经济创新典范、陕西追赶超越重要引擎”,以密织航线为“横坐标”,以提升货邮吞吐量为“纵坐标”,构筑形成“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航空网络格局,推动西安临空经济裂变式增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古都西安,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乘着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翅膀”,将飞得更高、更远。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