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1+1+N”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腾冲市委针对调研发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领导作用弱化、战斗力不强,村民小组管理缺失等问题,市乡联动,以五合乡为试点,在村民小组(自然村)构建“1+1+N”(第一个1即:建强一个村民小组党组织;第二个1即:组建一个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治理小组,简称“村民自管组”;N即:健全N个群众组织)的农村末梢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工作下沉到村民小组一级,让支部“唱主角”,推进“微治理”,全面形成“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的治理格局,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支部到组,党建引领构建末梢治理新格局

结合村民小组(自然村)地域分布和党员数量,通过深入村组调研、与村组干部和党员座谈等方式,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则,对村民小组(自然村)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设置,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调整,率先在五合13个村(社区)170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新成立党支部35个、党小组21个,调整后共有41个村下设党支部、89个党小组。通过将党组织建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上,形成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联动机制,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末梢治理的“领头雁”,把党建工作与末梢治理深度融合。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精准部署,以五合联盟社区为试点,结合村情组情,先后优化调整帕连、畹岭、孙家寨3个党支部,选举产生了3名党支部书记、6名支部委员,真正实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带领村民小组(自然村)群众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管理好各项村庄事务,真正激活村组这一末梢治理的细胞。自管到户,村民自治走出末梢治理新路子

支持村民在村组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自治实践,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重点,组建村民自管组,自管组成员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乡贤、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负责人等组成;自管组组长原则上由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支委成员、党小组长或党员担任,推动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村民自管组组长与村民小组长实现“一肩挑”,实现“1人管”变“多人管”,“要我管”变“我要管”,五合170村民小组(自然村)建立村民自管组106个;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村民自管组下健全妇女小组、老年协会、青年小组、治保小组、文明理事会等N个群众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需要设立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切实让神经末梢网延伸至户,确保每一户群众主动参与末梢治理建设。经过深入调研,五合乡预计组建542个群众组织,目前已成立18个。同时按照“坚持问题导向、便于理解记忆、能够实施执行”的原则,各村民小组(自然村)制定完善组规寨约,针对性地制定十条以内简明扼要、因地制宜的的行为规范,将村庄管理、寨风文明、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其中,170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全部醒目上墙,切实把上级要求转化为基层内在要求,成为每个村民的共识。如《帕连寨寨规》第一条规定:经常喝酒闹事,不干活,家里人说不听,靠媳妇养着的人,通过村组解决的,罚扫寨子一个星期;第七条规定:作风不正、乱搞男女关系的,罚每户一人去他家吃饭;由此解决了许多法律管不了、道德管不住的问题,填补法治德治空白,实现“三治”有机衔接。商量到人,角色转变激发末梢治理新活力

积极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体系建设,重要事情按照“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提议、村民自管组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户代表会议决议”的党群议事会议制度进行议事决策,坚持搭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鼓励村民“说事、议事、主事”,形成“商量到人”的村民自治格局,推动末梢治理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联盟社区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创建后,各自管组不畏艰难险阻、充分发挥作用,帕连自管组围绕“美食之乡·四季果园”目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美丽村庄和“艺术改变乡村”项目建设中动员群众流转土地200余亩,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解决了9个小矛盾小纠纷,赢得了群众一致认可;孙家寨自管组全面整治村庄乱堆乱放、人居环境差等现象,取得明显成效;畹岭自管组在腾冲市运动员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征地工作中给予全力支持,积极奔走向群众宣传政策,引导群众改变封闭的思想认识。五合乡充分发挥村民小组(自然村)党组织领导地位、自管组会议和户代表会议的决策地位、自管组和村民小组的执行地位以及完全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凝聚群众智慧力量,组织群众民主协商,决定寨子重要事情,基本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浓厚治理氛围。来源:腾冲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