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书,就是幸福_

■ 胡忠伟 

 《读书是福》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推出的“杂花生树”丛书之一,作者是著名藏书家、编辑家、《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罗文华先生。这些年里,自己的读书兴趣从纯文学向文史、书话等杂书、闲书转变,购买的这类书籍也越来越多。随着阅读的深入,对“文人”这一群体有更多的关注,我越来越感到“文人”这一特殊群体在生命形态、人生历程、艺术趣味、读书情操等方面自有独特的风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的读书经历、读书眼光自然对后来者有更多的启迪。因此,当罗文华这一本《读书是福》摆上我的桌案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读书是福》收录了作者2004-2014年所写的与书籍、读书有关的文章五十多篇,既有对书人书事的记述,也有对读书文化、读书现象的评判,既有读书随感、读书札记,也有读书人的素描,林林总总,读来让人回味。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文人的思想越解放,心态越放松,文化就越少些虚妄,少些浮躁。

 书分五辑,第一辑“亲自读书”,是作者所秉持的阅读姿态。罗文华主张“像黄裳那样一辈子读书。”“一辈子读好书,是书友们对黄裳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大家觉得最应该学习黄裳的地方。”黄裳读了一辈子好书,也写出了很多令“黄迷”着迷的好书,“黄裳书话”成了爱书者争相效仿的典范,《银鱼集》《榆下说书》等书也都成了“书话”的经典。2010年天津市有关单位在“天津市十大藏书家”评选活动结束时,授予黄裳“特别荣誉奖”,以表彰他对引领天津藏书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在这一辑里,罗文华也写到了来新夏、孙犁、扬之水等文人,来新夏的坚韧热忱、严谨专诚,孙犁的淡泊名利、寂寞修炼,扬之水的勤学专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人格和文格都值得后人仰视。对“微博体” “公园书吧”“民间读书”“粉丝阅读”“签名赠书”“家风文化”等文化现象和热点话题,罗文华也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指出了利弊得失,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显示了他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深厚的学术素养。

 第二辑“好读好藏”探讨的是藏书、书信、藏书票、书屋、书房等话题,对社会上的种种“书文化”现象提出个人的看法。

 我看重的是第三辑“先生之风”,第四辑“品书读人”和第五辑“书里书外”,在写人读书中,对读书人这一“文人”群体给予关怀。罗文华不惜笔墨,向我们一一展示了吴组缃、林庚、王瑶、吴小如、王力、朱光潜、冯友兰、季羡林、金克木、侯仁之、张中行、周汝昌、启功、王世襄等文化老人的光辉人生,以及他们在读书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岸人格。例如作者写周汝昌,著名的红学研究专家,著述等身,学问博大,但他给《天津日报》写稿,依然一丝不苟,他热爱家乡,几十年来发表了无数歌颂天津的诗文,深受天津读者的敬重,显示出拳拳的赤子情怀。他写“天津十大藏书家”之一的章用秀,对他的学问赞赏不已,说他“学问宏通,涉猎广泛”,研究的范围涉及传统文化、天津地方历史文化、弘一法师、收藏鉴赏、书画创作与艺术审美五个方面。尽管著述等身,但章用秀为人极其低调,从不显示与张扬,他为天津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凸显着一个文化人的社会担当。《申城淘书小记》写著名的藏书家薛冰、沈文冲、阿滢、王振良、朱晓剑、舒凡等人在旧书市场淘书的种种情状,写出了文人们的可爱。《母爱于书》写小时候祖父和父母亲给自己买书的经历,两代人对书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对此,罗文华深情地感慨道:“在我如今数万册藏书中,我对母亲为我买的这本书格外珍爱,它是母亲对我的期待。”如今,罗文华在为人作嫁衣的同时,热爱收藏,热爱读书,热爱写作,也算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和回赠。

 读书是福。的确,当我们身陷尘世的羁绊而消沉、浮躁时,读几册书,会倍觉神清气爽,按捺住的是那一颗躁动的心,沉醉在迷人的书香里,在发现阅读之美、进而印证之美的过程中,传递着美。正如作家池莉所言:“我们每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活好几个一辈子。”

 “可以活好几个一辈子”的人无疑是幸福的。这就是罗文华《读书是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