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购物花样百出】有也有收获

本报记者 陈建 黄珠慧子

时下,直播购物作为一种新兴营销方式日益受到商家青睐,边看视频边下单的新鲜体验也让消费者网购变得更加有趣。“OMG!这个也太好用了吧!一定要收!”“各位亲们,这款产品是我自己一直在用的,真的非常好用,推荐给你们。”……相信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这些话再熟悉不过,不少人在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不禁就点击付款购买。那越来越流行的直播购物到底有何种魅力能让消费者爱不释手呢?

主播“带货”涨销量

近日,记者打开某平台的其中一个直播间,一位涂着鲜艳口红的美妆主播正卖力地向粉丝们推荐口红,而在他面前的桌子上还堆放着各种护肤品,这些都是他接下来要推荐的“单品”。底下有上万条观看者留言,有提问的,有赞美的,主播时不时挑选几个留言互动,底下的观看者更是来了兴致,连连留言。

随后,记者又打开了几个直播间,除了边讲解边销售的方式,不少主播还带入现实场景,如直播逛实体店帮消费者把关砍价,还可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看上哪款商品主播则直接和货主砍价;此外还有主播玩起了拍卖,摆出商品、价高者得。除了看直播买衣服外、还可看直播选水果或通过直播买花等……网络主播们的“带货”方式通常如此,在平台上积累了一定人气后,与商家合作进行营销,通常在直播之后弹出一个链接,消费者点击后便可切换到与之合作的某购物平台,选中、付款,一次“完美”的营销就此完成。

网络主播们将产品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展示给广大消费者,比传统的图片、文字等平面形式更加直观,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我觉得通过直播的方式,买的东西很划算,主播现场谈价,比自己在商店里买便宜不少。”热衷于直播购物的蔡女士对此表示,直播能更直观地看到商品,而且消费者想了解商品的什么问题都能和主播直接沟通,看东西更加直观全面。

购物容易退货难

与传统的电商平台不同,依靠社交属性和直播形式,网络主播们利用单品流量进行引导、推广,并吸引顾客来光顾。但不少市民抱怨,自己购买的“网红”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找背后的商家投诉被置之不理,找社交平台投诉最终也杳无音讯。

“网络直播购物,物品的真实情况只有主播们知道,他们怎么说,我们也就怎么信了。”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某直播平台上被主播“种草”了一款无线耳机,“当时说这款耳机168元,买一发二,还包邮。刚收到看外观确实不错,使用了一天后就坏了。”黄先生说:“这个平台却没有退款选项,又联系不上客服,售后更是形同虚设。”与黄先生的经历类似,朱女士通过一主播购买的扫地机器人有明显质量问题,商家承诺更换,但朱女士寄出产品后,大约过了3个月才收到新的商品,可用了没几天,又坏了。“商家又不让退,只答应更换,换来换去都是质量有问题,这钱我就当打水漂了。”

一家做直播购物的业内人士称,直播卖东西其实也有不少猫腻,例如利用灯光,让商品看上去特别好看,甚至颜色失真。还有的直播用一些话术让消费者感觉东西很便宜,但实际上商品价格比市场上的要贵。另外,由于直播购物的特点是几百人甚至几千几万人在直播间里买东西,催促的消费环境下容易冲动消费。

平台监管需加强

实际上,根据电子商务法有相关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损害的是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电子商务平台未尽审核义务或安全保障义务,消费者还可直接向平台追偿。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对消费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因此,直播平台要完善监管,发布平台电商经营管理的规则,加大对商品售卖的管理力度,对违规用户加大处罚力度。例如对因为商品质量、物流、售后等方面违规的用户,关闭购物车功能30天,在售商品全部下架,严重违规的用户还将被关闭直播功能30天。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产品,诸如“三无产品”等,更须依法介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同时,消费者通过抖音、快手这些直播平台上购买商品,要查看对方的公示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遇到问题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