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第一排丨程京:生物芯片“飞入寻常百姓家” 物价审批、医保等... 生物芯片

一滴新生儿足跟血就能检测出孩子是否携带遗传性耳聋缺陷基因;一份痰液、盥洗液样品2小时能就能检测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精准治疗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生物芯片技术看似高端,却已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11月30日,作为前来参加2019健康中国与健康产业发展学术会暨交汇点公开课的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接受了交汇点记者专访。

一张耳聋基因芯片 规避预防10多万孩子和大人成为残疾人

在听力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药物性耳聋,也就是说,他们刚出生时并没有出现耳聋,而是在后天被注射了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的。

“很多医生都知道这类药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的药物性耳聋,但因为缺乏基因检测手段故无法将其与一般人区分开。因此往往一针打下去可能出现再也不可逆转的结果。经过3年攻关,2009年我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程京告诉交汇点记者。

只需要一滴新生儿的足跟血,该芯片就能明确测出小孩是否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缺陷,为其后预防迟发性耳聋和药物致聋、避免听力损伤提供科学依据。如果检测出新生儿携带有药物致聋基因,那么,他终生都应当携带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上面列明其终身不能用的药物,每次看病时给大夫看,大夫就知道,对这些病人要开别的抗生素。这样一个小小的卡片,能挽救一个甚至多个家庭。

2012年,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北京市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对该市所有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该项目很快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20个省市区完成了接近400万人的筛查,是全世界最大的数据库,避免了近10万人成为错误用药导致的残疾。目前,美国、欧洲等地也在联系程京的团队,希望能研发出一款白人耳聋基因芯片。

手心大小的生物芯片 只需几百元即可在2小时内检测感染源

采访中,程京从随身携带的包内拿出了一张生物芯片给记者看。手心大小的生物芯片里布满了细小的管道。“秋冬季是老人、小孩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只要往里面滴入包括痰液、肺部盥洗液、脓液等样品检测提取物,2小时内就能出结果,患者是病毒、细菌还是真菌感染都可马上知道。同时,如属细菌那么对哪类抗生素耐药也都能检测到。如此一来,医生可以根据实际病情精准下药,既节约病人时间成本又节约前往各类医疗机构占用医疗资源。”程京说。

如此“高大上”的生物芯片一定价格不菲?对此,程京表示,这样的一个生物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比较进口来说,成本是可控的。因此,目前在北京各大医院只要几百元。不只是呼吸道感染,针对老年人的高血糖、高血脂、胆固醇检测的芯片只要50元。

“希望以后这样的芯片,普通老百姓可以直接去街边的药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购买,买回家自己就能进行检测知道数据,不需要你有任何的专业知识背景。及早发现问题,干预治疗。”程京说。

“为更多的人服务,为中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服务”。在程京看来,这才是工作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多年来,程京带领他的团队,一直在“让百姓共享新科技成果”的方向上努力着。程京坚信,对病人的承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要远远重于对利益的追逐。

创新驱动不能只靠科技 物价审批、医保等相关政策还需跟上

采访中,程京向记者介绍了多款生物芯片。当记者问到,这些价格并不十分昂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是否纳入医保范围内时,程京表现得有些无奈。

从事生物医药产业多年,程京比其他人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在该领域政策方面的问题。“科技创新了,但还需要物价审批、医保等相关政策跟上,才能让这些创新产品,不再高大上地陈列于实验室,不再只扮演被人参观和品头论足的‘发明与创造’角色,而是走入医院,惠及寻常百姓”。程京说。

面对记者的疑惑,程京又进一步解释说,比如物价审批,同一款生物芯片需要每一个省每一个自治区去跑,去办理相关手续。如果可以在一个地方审批,其他地区备案就显得十分便捷。“创新驱动这辆大车,科技创新是一个轮子,政策创新是另一个轮子。如果科技创新驱动了,政策创新的轮子没有跟上,这辆车只会在原地打转。只有两个轮子都驱动了,大车才能前行。”程京告诉交汇点记者。

为此他在不同场合奔走疾呼,建议制定国家创新创业的“出口”政策,以提高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并呼吁政府简化医疗领域创新产品的审批流程,加快先进科技成果临床转化速度,造福更多病患。

交汇点记者 李爽/文 范俊彦 赵亚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