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应有社会担当】

为文应有社会担当读作品集《走向崇高》随想发布时间:2019-11-25 10:07 星期一来源:解放军报

■李庚辰

朱兆龙同志的新著《走向崇高》(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先睹为快。这本书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既有散文随笔、杂文小品,又有访谈游记、札记述评,可谓多姿多彩,琳琅满目;文涉古今中外,经史子集,人文自然,堪称一部议叙并茂、雅俗共赏、饱含知识和哲理的佳作。

军人出身的朱兆龙是位学者型作家。他知识渊博,阅历丰富,更是一位居高望远,有胆有识,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杂文家。他的作品言近旨远,格调雅致,论辩机敏,文辞犀利。正面议论的,多铿锵而深邃,持重而宏毅;批驳匡正的,笔锋多带雷霆,议论常伴辞赋,既充盈着战士的豪迈气,又洋溢着学者的书卷气。他的杂文总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惩恶劝善,旗帜鲜明。这本书出版的背景和初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有人极力鼓吹娱乐至死、虚无主义,用所谓精致的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时;当有人抹黑崇高、回避崇高,乃至诋毁英雄、丑化先烈时,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接连著文,向社会发出践行崇高的强烈呼吁。将这些作品汇集成书时,他又特意将其命名为“走向崇高”,高调弘扬主旋律,展示了他的为文追求,更体现了他的社会担当。

朱兆龙用作品告诉读者,他对党风、世风存在的问题,对干部群众认识中的模糊观念,对错误思想的滋生蔓延,有着刻骨铭心的深刻认识。正因为如此,他的每篇文章都有理有据,显露出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就事论理,具有亲切感人的说服力。他遵循鲁迅先生所说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原则,选材行文、谋篇说理时十分注重从正反两个方面下笔着力,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同样的主题。

在这本书里,有不少作品从正面入手,选取先进典型,彰显古今楷模,由之借题发挥,议论点赞,以此树立标杆,弘扬榜样,帮助人们孕育崇高理想,构建崇高情怀,投身崇高事业。他在《总理衣冠 公仆楷模》一文中,列举了周恩来总理用了20多年、补了14块补丁的浴巾和那带补丁的“礼服”,以及他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感人事迹,歌颂总理的崇高品格,令人深受感动;在《敬礼,老兵!实践崇高的楷模》中,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的退伍伤残老战士朱彦夫,以伤残之躯挑起村支书重担,每天“爬着上山,滚着下山”,苦战奋斗,带领乡亲将穷村建成富村。他的“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的豪言,让人无比感奋;在《君子正其衣冠》《廉洁的品位》《焦状元和他的廉吏观》《好德品自高》等作品中,他用孔子、焦竑等古代先贤的廉政论述和清正言行,阐述廉洁标准,提倡格物自律。

在《正谏·讽谏》《规谏·致谏·直谏》《华表·铜匦·登闻鼓》《红袍·绯衣·獬豸冠》等文中,作者引经据典,系统地介绍了古代的监察制度与实践,为当前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制度、编密权力“笼子”的经纬网提供了历史文化的智慧和借鉴。在《提刑官的化妆舞》中,深刻阐述了纪检监察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重要性;在《公仆就是要讲公》一文中,论说党的干部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哲理大道……诸多篇什都如行为规范和思想指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善取正面典型议论发挥的同时,他又总能及时而机敏地抓取反面教材,以金刚怒目之态,疾呵怒斥,戟刺刀剖,极力挞伐。《贾雨村跑什么》《陆游笔下的官场段子》《灰色的清官贾政》《自信,请把老婆孩子带回来》等作品,往往从一人一事而多层多面地挖掘开拓,由腠理而肌体而灵魂地逐层剖析,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探究中,让人们知是而弃非,达成由卑下到崇高的认知和升华。可以说,在表现兴利除弊、打黑除恶、反腐倡廉、建设崇高等方面,兆龙的杂文发挥了冲锋陷阵的战斗功能。

这本书里还有30多篇散文。这些散文无论描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无论说今述往,抑或谈人论世;无论歌颂家乡,抑或指陈时弊,都充满美的韵味,给人深刻启迪。其中不少篇章钩沉拾遗,因借史实,在追根溯源中古为今用,在铺排发挥中灌输作者论旨。他笔下那醇香的奶酒、隽永的盐歌、质朴的村民、炽热的情思、砥砺奋进的中国故事、“我是中国人,祖国在我心中”的爱国情愫,都令人永志不忘。他对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战斗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英雄业绩的热情讴歌;他对戈公振等爱国志士的推崇赞颂;他对范仲淹、王艮和其他昔日在东台任职的基层盐官们先忧后乐、爱民利民的嘉言懿行的由衷称赞;他对家乡古镇乡愁、良辰美景的临摹勾勒等,俱视野宽广、内涵丰蕴、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具有时空纵深感和浓郁的知识性、哲理性,激励读者见贤思齐,积极向上,摈弃卑劣庸俗,构建崇高情怀,呼唤人们理解崇高,认同崇高,信奉崇高,践行崇高,为弘扬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鼓劲呐喊,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应当说,这是兆龙散文的独到之处,也是其可贵之处。

对于朱兆龙和他的大著,要说的话很多,比如他作品中对家乡的深情挚爱,他对杂文新人的栽培呵护,他对普通民众的顶礼尊重,他对民生民瘼的牵念挂怀,都让人深受感动。尤其是他的饱学多才、满腹经纶,他对文史典故的索奇探幽,对各种知识的随手拈来,都令人惊叹艳羡。听他家乡东台的朋友们称,他是“东台的文胆”“东台的活辞典”,这让我想起刘勰称古之杂文家为“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辩盈乎气”的话。回观博学的兆龙及其杂文,我深以为然。

责任编辑:廉颖婷805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