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易地搬迁,群众“搬”来美好生活]

​11月底的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后沟村、沈家湾村和所有村社一样结束了一年的忙碌,青稞、油菜、洋芋、草料皆颗粒归仓。农户们在喜迎丰收的同时,迎来了惠及子孙后代的喜事——举家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梦。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帮工帮劳下,后沟村47户、沈家湾村40户共87户贫困户324名群众只用了四天时间分两批喜迁新居,搬进新居的贫困户一个个喜笑颜开,他们住进了盼望已久的新房。

留住乡愁感恩党

已是花甲年龄的老支书赵万录走过田间地头、穿过村社小巷,看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看着他为此操心多年的村庄,心中五味杂陈,有离开故土的不舍、有搬入新居的喜悦,更有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喜悦源自后沟村47户贫困户全部搬进了党和政府新建的、位于门源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喜悦源自老百姓们从此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感恩祖辈生活过的故土,即便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脑山地区,但这里是生他养他的故土。感恩党委政府对地处脑山地区发展后劲不足的老百姓的亲切关怀。60岁的他在这个山沟沟里为262户人家的大小事操碎了心,贫困户已经搬迁了,水、电、暖等等仍是他操心的事情。

泉口镇后沟村、沈家湾村均属于深度贫困村,两村地处泉口镇以北的脑山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虽然两村于2016年脱贫,但贫困户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巩固提升和后续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制约着两村、乡镇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拔穷根、挪穷窝、换穷业’,这是门源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证后,作出的重大部署。以彻底解决两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产业发展难、群众脱贫致富难、适龄学生上学难的‘四难’问题为根本目标,最终决定以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将后沟村、沈家湾村437户1587人搬迁至浩门镇安置房。”泉口镇党委书记韦宏告诉记者。

搬出脑山奔小康

走进原后沟村贫困户赵忠苍家的楼房,三室两厅的暖气房子里冰箱、沙发、电视机都是崭新的。舒适温暖的房子里,一家人有说有笑。

“我们家出了一万块钱,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因孙子上学需要,我之前长期在县城租房,这下好了,不仅孙子可以享受与县城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而且我们的青壮年也可以实现就地务工,真是挣钱、家庭两不误啊。”赵忠苍满脸喜悦。

“我以前住的房子是党和政府给我盖的,家里病头灾难,冬天就围着一个炉子烤,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楼房,我的两个孙子还小,我要把她姐妹俩拉扯大,希望他们以后报答党的大恩大德……”60多岁的宋维清历经人世沧桑,倒出了内心的激动和感恩之情。

建档立卡贫困户孔宪发家中6口人,儿子、儿媳妇常年外出打工,老人细心照顾三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高血压等‘高原病’是这一带地方的易发病,因此后沟、沈家湾两村普遍存在因病致贫问题,加之交通不便,每逢雪天,患病群众外出就医是难上加难。且该村因受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种植业的稳产增收也是难上加难,以上种种都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群众生产生活长足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风险。这下好了,两村实施整村搬迁后,对续写好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促进两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泉口镇党委书记韦宏说。

拔出穷根活产业

搬出去土地怎么办?

靠什么生活?

牲畜怎么办?

这是后沟村、沈家湾村群众一直以来的思想顾虑和对今后生产生活的担忧。

泉口镇为了更好地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以生态保护、调整种养业产业结构、扶贫开发为前提,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发展项目。

“后沟、沈家湾两村拥有8000多亩脑山和浅山地资源,适于发展养殖业,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利用门源县绿健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物力、人力、财力和销售资源,探索建立了‘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土地折价入股、流转发展青饲草种植业和以牲畜托养发展养殖业齐头并进的规模化种养殖业发展道路,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还为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工作思路。”韦宏介绍到。

在后续产业发展方面,门源县委、政府,泉口镇党委、政府规划从种养结合,技能、产业培训,自主创业,项目分红等方面实现农牧双赢、劳务增收、稳定就业,有效解决后沟村和沈家湾村的后续产业。

走进后沟村、沈家湾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在总投资9837.4万元,用地面积为52928平方米的区域内13幢安置楼房拔地而起,面积及户型为25平方米12套、50平方米18套、80平方米(两室和三室)90套、100平方米(三室)306套和110平方米(三室)12套,共6户型438套搬迁户住宅楼,并建设备用房和活动中心1幢,文化广场、水、电、路和小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置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敬终如始为群众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向农牧区基层党支部纵深开展“十个一”活动,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的大潮中,泉口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为便于工作,指导后沟、沈家湾两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并选派2名镇干部常驻县扶贫开发局,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开展。

易地扶贫搬迁牵动着全县干部的心,随处可见来自门源县不同单位的干部,来自泉口镇的全体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和镇干部职工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搬迁安置小区和后沟、沈家湾两村之间,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帮忙打扫卫生、有的帮忙联系车辆、有的帮忙搬东西……87户贫困群众在全县干部的帮助下,顺利住进了新家。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举措,是促进深度贫困人口“挪穷窝、拔穷根”的有效办法,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要求,现在后沟村和沈家湾村的村民们搬出来了,也住得稳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眼前发展和致富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相信后沟、沈家湾村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