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战线成就专题新闻发布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新闻发布会现场(黄玉婷 摄)

7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工业战线成就专题新闻发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卓越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下一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亦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南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德辉,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万建荣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对外新闻处处长陈惠龙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对外新闻处处长陈惠龙(黄玉婷 摄)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省将于7-9月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的是系列发布会第一场——工业战线成就专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亦斌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先生,南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德辉先生,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万建荣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卓越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下一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杨贵平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黄玉婷 摄)

杨贵平: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工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发展壮大的脚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江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奋斗历程,成功跨越了工业化中期,进入中后期并加速迈向后期,实现了从农业省向工业省的根本性转变,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回溯这筚路蓝缕的征途,翻阅这从“零”起步的辉煌答卷,我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工业华章。

江西工业70年砥砺向前,先后经历了奠基期(改革开放前30年)、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至今)两大时期。其中,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稳步发展阶段(1979-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年),转型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这两大时期、四个阶段,发展一脉相承,特点成效各有兼长,可以用四句诗词来概括。

第一句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奠基阶段的江西工业,从零起步,紧衣缩食,开天辟地,克服底子薄、基础差等“先天不足”,彻底改变我省工业一穷二白的面貌。主要是按照国家计划布局,先后实施四个“五年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工业门类基本形成,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轻便式拖拉机、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第一辆军用摩托车、第一批海防导弹等多个“江西制造”辉煌。

第二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稳步发展阶段的江西工业,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持续推进工业稳步发展,主攻工业苗头渐显。主要是立足我省农产品、矿产品两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推动公有制企业改革,基本确立了资源性产业主导地位,但发展理念相对滞后,与周边地区差距拉大。

第三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快速发展阶段的江西工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创造了年均20%以上增速的“江西气象”。主要是在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战略指引下,一手抓技术改造提存量,一手抓招商引资扩增量,确定了工业主导地位,形成了全省上下抢抓工业、主攻工业热潮,推动了我省工业化进程迈向中期。

第四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转型发展阶段的江西工业,有效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平稳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增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中部领先。主要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一系列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举措,产业结构和质量不断提升,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稳健起势。

四个阶段虽成效不同,却共同支撑引领江西工业实现了“十大变化”,取得了“十大成效”。

一是从小到大,规模总量大幅扩张。解放初,全省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几乎为零,1949年工业生产总值仅有2.64亿元,全省人均工业产值20元。通过70年砥砺奋进,我省工业成功跨越一道又一道关坎,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6年突破千亿首关,2012-2015年又连续跨越4000、5000、6000和7000亿元大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10年破万亿,2012年破两万亿,2014年破三万亿元。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77.4亿元,约是1949年的1.2万倍、1978年的436倍。今年1-5月,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2137.9亿元,增长9.4%,高出全国平均4.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从后到前,增速保持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前,江西工业建设与新中国同步并进。改革开放后,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周边省份差距逐步拉大,从并跑变为跟跑。进入新世纪后,江西工业一举扭转越跑越慢的窘境,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2015年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9-9.2%的合理区间,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领跑中部省份,年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6个百分点左右。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于全国平均3.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为近年最好水平。

三是从无到有,生产能力空前提升。建国初,我省工业多为作坊式轻工业,占比近80%,只能生产纱、布、火柴等为数甚少的日用品。70年砥砺奋进,我省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拥有92.7%的工业大类,覆盖191个中类,形成庞大生产能力,多项工业产品生产力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如,我省铜、稀土、有机硅、光伏、航空等产业生产力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触控屏出货量已占全国40%以上。其中,欧菲光生产的指纹模组年出货量达1.9亿颗、全球第一,联创电子生产的运动相机镜头年出货量占全球70%。

四是从旧到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长期以来,我省产业发展立足于资源禀赋,逐步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比重大。进入新常态,我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2009年在全国率先发布第一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兴起,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前年,电子信息产业破2000亿,去年物联网产业破500亿元,今年航空产业有望破千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5.2%、21.3%。同时,我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五是从弱到强,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建国初期,企业小且零星分布,无一个产业成规模。通过70年砥砺奋进,江西产业全面扩容、大幅增长,多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具有较强话语权。如铜产业全国第一,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全国第二,锂电池产业全国第三,钨采选和冶炼产能均占全国一半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中部第二。2018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产业10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7.4%。其中有色产业过六千亿、电子信息、建材、石化、食品、钢铁等产业过两千亿。今年上半年,我省多数重点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3.6%,有色、装备制造(不含汽车)、建材、航空、中医药均增长10%以上,移动物联网、LED、VR、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增速也呈加快趋势。

六是从单一到多元,所有制结构更加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工业企业均为国有或集体企业,没有非公企业,企业活力明显不足。1982年实施农村经济改革后,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私营企业、个体户开始迅速增长。尤其是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打破国有企业“大锅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规上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95%以上,贡献营业收入80%左右,拉动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6.5%。

七是从少到多,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壮大。1949年,全省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都是小型、微型作坊,勉强称得上“工厂”的仅有70家,“矿”仅有十余座。通过70年砥砺奋进,江西工业企业呈井喷式增长,大中小梯次不断完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3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42家,过百亿元企业21家。江铜过2000亿元,江铃集团达千亿级。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5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库中小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65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07家、单项冠军企业23家。

八是从加工到创新,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过去,我们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以贴牌为主,产业多处于微笑曲线底端,附加值低、竞争力弱。新世纪以来,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融合互动,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方面,多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保持10%以上增速,增速处于全国前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全行业覆盖、达330家,基本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园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架构的创新平台体系,涌现出一批高端高质创新成果。如,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实现我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欧菲光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实现我省“中国专利金奖”零的突破。互动融合方面,累计应用智能装备近1.3万台(套),建设“数字化车间”近千个,上云企业数超1.3万家,建成上饶大数据、抚州超算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地。鹰潭建成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域覆盖窄带物联网。

九是从散到聚,集聚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前,企业落地、产业布局更多考虑的是“就地取材”,产业成点状布局,很少成群。新世纪交替,乡镇企业虽火热,但依然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新世纪后,我省主要依托工业园区搞企业、办工业,并向专业化园区、产业集群转变,实现从粗放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03个,其中,国家级19个(国家级高新区9个、国家级经开区10个)。2018年,全省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43亿元,占全省工业80.5%;过百亿的70个,过500亿的12个,过千亿的4个、南昌高新区超2000亿元。

十是从配角到主角,工业主体地位更为突显。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画好山水画,写好田园诗”是以往的主旋律,工业长期服从农业、服务农业。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大调整,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先后实施两个“三年翻番”、两个“三年强攻”、两轮“工业强省”战略,江西工业驶入快车道、换车道。1993年,工业比重首次超过农业。2018年,工业占GDP比重36.9%,高于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1.9%,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财税收入主要来源,就业富民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核心阵地,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

70年历程,可歌可泣。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以下十件大事。

1.“一五”时期国家5个重点项目布局江西,开创了新中国江西工业新局面。

2.60年代至80年代的“三线”建设,奠定了江西现代工业体系的坚实基础。

3.90年代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开启了江西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先行探索。

4.200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思路提出,推动江西经济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正道。

5.1991年首个工业园区设立,随后百个工业园区建成投产,成为了江西经济发展的重大载体、重大引擎和工业开放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

6.2014年工业综合实力稳步迈上三万亿台阶,挺起了江西经济的脊梁。

7.江铜、江铃的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江西工业向全国乃至全球进军的号角。

8.南昌航空城的建设,开启了江西从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跨越的新征程。

9.201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明了方向。

10.2018年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的召开,重新定义了江西工业乃至江西发展的全球潜力。

回顾总结江西工业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我们很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不动摇。

第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经济工作路线不动摇,始终确保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干好工业的根本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赋予经济建设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战略内涵。新时代推进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最根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最关键的是坚持工业强省战略不动摇,狠抓“三大工程”“六大路径”“五大载体”。实践充分证明,江西工业70年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辉煌成就,就是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攻工业、强攻产业。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工业仍是主战场、主引擎。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聚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不断强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融合互动、绿色促动、开放带动、安全联动“六大路径”,着力夯实项目、企业、产业、园区、集群“五大载体”,切实提升江西工业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最重要的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不动摇,不断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路径、创新的办法去破解发展的难题、化解发展的矛盾、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改革开放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创新是引领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完成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坚持提升技术创新主动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省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第四,最宝贵的是坚持抓落实不动摇,把抓落实打造成为工业战线最鲜明的特质。一切美好蓝图必须依靠抓落实才能实现。江西工业的70年辉煌成就,也是靠一代又一代工业人打拼出来的。加快实现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省工业战线必须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一环紧着一环扣、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展望新时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按照“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矢志重塑“江西制造”辉煌。

谢谢大家!

陈惠龙:谢谢杨贵平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新华社记者(黄玉婷 摄)

新华社记者: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8个方面,对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请问我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

杨贵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遵循。我们将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聚焦主导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守住一条底线。确保工业平稳增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实施一个行动。大力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6个五千亿级产业,N个千亿级产业。

三是推进三大工程。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引领,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突出六大路径。大力推进改革推动、创新驱动、融合互动、绿色促动、开放带动、安全联动,加快制造业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

五是夯实五大载体。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企业梯次培育、园区功能提升、集群发展升级、质量品牌提升五大行动,夯实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支撑。

江西卫视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卫视记者: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江西在VR、物联网、5G等新经济新机遇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好成绩。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打造VR产业发展高地上是怎么做的?在物联江西建设和5G发展方面有了哪些新进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亦斌(黄玉婷 摄)

王亦斌:2018世界VR产业大会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取得了招商有成果、行业有地位、宣传有声音、嘉宾有好评、社会有反响五大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亲致贺信,并在今年视察江西期间多次关心我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强调“要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用好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成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下阶段,我省将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在高质量完成2019世界VR产业大会筹备工作的同时,按照“优化产业环境、吸引产业集聚、加速产业创新”三大主线,在积极打造虚拟现实产业集群、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应用示范、促进人才集聚、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开放合作等六大方面,推动江西虚拟现实产业快速起步与全面、可持续发展,奋力打造VR产业“江西高地”,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虚拟现实产业打造成过千亿级产业。

同时,为加快物联江西建设和5G发展,我们重点开展了五大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支持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VR发展的政策举措,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物联江西建设和5G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实现NB-IoT和eMTC两张网的全域覆盖,4G实现100%行政村覆盖,开通5G基站500余个;建设了多个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在鹰潭建设了全国领先的移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创建了移动物联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泰尔实验室、国家物联网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北航江西研究院和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了鹰潭(江西)物联网、华为产业云平台及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平台支撑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创新推广应用。利用省级工业转型资金,在智慧城市、工业、VR等领域培育了一批5G、物联网应用场景,大力推广智能水表、智慧消防等物联网技术产品及5G+VR、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从供需两侧深入推动万企上云,全省上云企业突破13000家。 

五是大力发展产业。全省物联网企业近400家,今年上半年移动物联网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700亿元。

人民网记者(文颖 摄)

人民网记者: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我的问题是:江西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有什么更好举措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黄玉婷 摄)

辛清华: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江西通过强化政策引导、突出示范带动、加快推广应用等举措,全面提升了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一是通过持续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三年半的时间共带动36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总投资422亿元,共应用了智能装备13794台(套),建设了1016个“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据中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组对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各项指标测算,我省企业生产设备数控化率为37.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43.9%,工业云平台应用率为39.1%,跻身全国中上水平。二是争取国家支持取得突破。我省欧菲光、昌河飞机等10个企业的项目入选工信部财政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已获得财政部支持资金8050万元;江中药业、汉腾汽车等11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晶科能源、中广核贝谷2个企业的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呈现新局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智能制造研究、哈工大机器人、新松机器人等国内智能制造领域顶尖的高校、企业均在江西设立研究院,开展智能制造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为我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广标杆企业成功经验,带动行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二是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组织供需对接等手段,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四是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智能制造的深度应用,建立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江西日报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日报记者:传统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在新发展阶段,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如何答好转型发展的“时代之问”。请问江西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上是如何考量破题的?

杨贵平:江西工业总产值的70%来源于传统产业,全省11个千亿产业中前6个都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们江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实现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当下面临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围绕这一“时代之问”,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在路径选择上坚持“五个发展”,即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第二,在重点举措上实施“八大行动”,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实施实施数字化提升行动、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实施产能治理提升行动、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实施产业集群优化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推动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在工作推进上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省政府出台了“1+8”文件,“1”就是《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8”即八个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二是强化工作部署,去年6月省政府召开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推进会,11月又召开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试点推进工作动员会,省工信厅与各试点地区市县政府签署试点工作协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清单,细化工作举措,全面推动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强化先行先试,采取“打擂台”方式竞争性遴选了1个省级综合试点和8个省级分产业试点地区,通过“1+8”带动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覆盖;四是强化资金扶持,近两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从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整合了1.6亿元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带动全省近20亿元资金投身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当中;五是强化调度推进,对试点地区试点工作实行“季调度,半年总结,年底考核”制度,推动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向纵深发展。

凤凰网记者(黄玉婷 摄)

凤凰网记者:我是凤凰网记者,一直以来对南昌高新区的发展都非常关注。我注意到,作为全省开发区的龙头,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真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突然间就冒出来了。借助这个机会,能否请刘主任围绕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给我们介绍一下高新区近年来的一些成效,亮点和经验做法。谢谢!

南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德辉(黄玉婷 摄)

刘德辉:好的。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南昌高新区的关注与厚爱。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攻产业、决战工业”不动摇,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区经济社会迈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南昌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去年,我们园区总收入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81亿元;财政总收入10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的开发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38位,首次进入“3字头”,实现了进位赶超“五连升”;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产业园区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28位;在2018年全省100个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一。

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年来,我们围绕这5个关键词,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新区姓“科”名“高”,主要职责就是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们不忘初心,始终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目前,我们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3个、各类技术中心150多个。我们有400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个、三等奖1个。

在科技创新方面,南昌高新区省内当龙头、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尤其是在某些领域,我们的技术世界领先。比如说,硅衬底LED成果荣获2015年度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总书记亲自为江风益教授颁了奖,这也是我省获得的最高技术发明奖项,开辟了全球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形成与美国碳化硅、日本蓝宝石技术“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两年,我们又在“黄光及下一代无荧光粉LED照明”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遥遥领先,使我国LED产业技术从跟跑、并跑,变为全球领跑。

二是坚持“转型升级”,壮大产业实力。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四大主导产业,突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打造产业集群。这里,我想概括为“多”、“快”、“全”、“好”、“高”这五个字:“多”就是项目落户“多”。我们创新了“轻资产、重资本”的招商模式,去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05个,投资总额达1077亿元。 “快”就是投资见效“快”。我们牢牢把握住了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引进了8家整机企业和40多家配套企业,迅速形成了全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之一。“全”就是产业链条全。比如LED产业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好”就是发展质量好。我们以亩产论英雄,当前,高新区已投产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为1000万元,亩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万元,亩均税收70万元。“高”就是市场占有率高。我们的许多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第一,比如说欧菲光的生物识别模组、摄像头模组和触摸屏出货量均为全球第一;联创电子的运动广角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70%等等。

三是坚持“产城融合”,提升园区竞争力。我们始终践行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产业、科技、城市、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我们精心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大力引进了一批名医名校,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文化配套设施。现在,南昌高新区的城市功能和品质日新月异,城区颜值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信息日报记者(黄玉婷 摄)

信息日报记者:说起江西制造,“江铃汽车”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妇孺皆知。我想提的问题是,江铃集团在对外开放、合资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万建荣(黄玉婷 摄)

万建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江铃集团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开放合作,具体来说有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江铃集团就通过技贸合作的方式率先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的技术和产品,造就了当时“一代名车,中国江铃”、“千里江铃一日还”的美誉,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第二,在1993年和1995年,江铃集团先后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在1993年11月,江铃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并于1995年在中国第一个以美国存托证券形式(ADRs)发行B股,引入外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经过发展,江铃集团商用车在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旗下轻客、皮卡、轻卡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五。

第三,在2010年后,江铃集团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继续展开深度合作。一是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的合作,2013年,双方20年合资期限到期了之后,我们再度牵手,成立江西五十铃汽车公司和江西五十铃发动机公司,并成功引入了五十铃最新一代产品,同时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始了更广泛的合作。二是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合作,原来双方主要在商用车领域开展合作,现在,我们开启了在乘用车领域越来越深入的合作,汽车“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在乘用车产品上将得到更好地体现和应用。三是现在汽车“四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趋势,江铃集团也顺势而为,抢抓机遇。2015年我们成立了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并且很快地获得了全国第7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并用了3年时间达到了行业里的第5位。面对现在越来越激烈行业竞争态势,我们还是希望引入更多的国际伙伴,把企业做强做大。近期,我们已携手法国雷诺公司,双方合资的新公司已经完成工商注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联盟,一年的产销量达一千多万台,而且它的新能源车销量在欧洲保持第一,所以我们希望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加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能力,为立足于未来越来越复杂和严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强做大。

在整个制造体系以及汽车“四化”方面有更强的表现,通过产品、技术领域的合作,再加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我们双方对未来都充满信心。

那么开放合作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在开放合作是理念下,我们坚持了双品牌战略,我们在跟福特、五十铃品牌的合作过程中,既吸引五十铃品牌,福特品牌,也打造了JMC品牌、JIM品牌,也就是江铃的自主品牌。合作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做优做强做全自主品牌。JMC品牌和JIM品牌在整个行业内是很强的,美誉度也很高,自主品牌产销量甚至比国外品牌的量还大,这就是第一个我们坚持的双品牌战略。

第二,我们不断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整车的开发能力上面。我们现在具备了最高级别和完整的整车开发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第三,我们除了整车合作外,我们还在关键零部件领域跟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像美国李尔、加拿大麦格纳、法国佛吉亚等。

今后,我们仍然会坚持开放合作,并坚信开放合作是保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确保江铃集团行稳致远的重要依托。

南昌电视台记者(黄玉婷  摄)

南昌电视台记者:我是南昌电视台的记者。高新区的航空产业给我们是一年一个惊喜,我记得前年是瑶湖机场建设创造了江西省工程建设史上奇迹;去年,C919转场瑶湖机场成功试飞。今年,我特别想问刘主任,今年南昌航空城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围绕刘书记关于航空产业的“五个起来”目标,我们高新区在航空产业和航空城建设方面进展如何?有什么成效和亮点?谢谢!

刘德辉:航空产业是江西举全省之力支持做大做强的重点产业,也是江西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家非常关注的南昌航空城建设进展迅速,一座集整机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航空器交易与维修、航空人才培训于一体的航空产业新城初具雏形。

我们践行“航空梦”,形象地说,就是全力下好“招、建、推”三步棋:

一是下好“招大引强”这步定盘棋。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户项目33个,其中,建成项目16个,在建项目17个,同时在谈项目30多个。尤其是中国商飞、适航审定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等多家龙头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的落户,南昌航空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凸显,园区产业竞争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下好“平台建设”这步制胜棋。我们正按照“一中心、五基地”的发展定位,(即:国内重要的航空研发制造中心、国产民机创新示范基地、航空产业示范基地、飞行器及配件交易基地、通航运营管理服务基地、航空人才综合培训基地),全力推进“十大平台”、“十大工程”建设。我们有机场,有工厂,有院所,有各类服务中心,产业项目和产业人才正不断向南昌航空城汇聚。

三是下好“宣传推广”这步关键棋。航空城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地方。历经十年建设,今年,洪都航空集团将完成整体搬迁;中国商飞江西完工交付中心已正式动工;江西快线通勤航空公司开始运营,已开通南昌至赣州航线,即将开通南昌至景德镇航线;江西航空公司的首架ARJ21支线飞机年内将投入运营。最令人惊喜的是,我们计划今年11月初在瑶湖机场举办“首届南昌飞行大会”。届时,洪都公司、昌飞公司、江西商飞、江西快线、冠一通飞等公司的飞行表演展示以及国外的特技飞行表演,将让我们在家门口大饱眼福。大会期间,我们将举办国产民机创新论坛,航空界的专家、学者、产业精英将在此华山论剑,同时一批航空产业招商项目将在大会上签约。我们相信,首届南昌飞行大会,一定会办成展示我们践行航空梦想成果的盛会。谢谢大家!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黄玉婷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各省纷纷抢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江西也不例外,3月份即出台了对接行动方案,6月份赴粤港澳三地举办赣深赣港招商引资活动。请问江西工业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有哪些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杨贵平:习总书记5月份到江西视察时,对江西推进开放有特别重要的指示。他说江西是内陆地区,加大开放是江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江西要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尤其要对接好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也为江西工业大开放指明了方向。从江西工业发展历史来看,开放是江西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开放的广度决定了江西工业发展的速度,开放的深度决定了江西工业发展的高度。所以,开放发展是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具体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有“两个层面”、“两种路径”的考量。一是产业层面,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向江西集聚。前期我们把江西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重点,6月在深圳召开了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跟广东家电商会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广东的电子产业按照产业集群模式向江西转移。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还有VR产业的对接上,我们与广东的博士集团积极合作, 借助广东VR产业协会推动VR产业向江西聚集。二是创新层面。粤港澳大湾创新资源非常丰厚,希望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拉动江西创新发展。比如中医药产业上,我们加快与澳门科技大学的对接合作,他们建有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中医药质量监测系统,希望借助他们的创新力量来推动江西中医药产业发展。三是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方式来看,我们同时注重政府与民间两个层面。政府层面,与深圳市工信局加强合作,推动华为、中兴等深圳龙头企业与江西配套供应链企业进一步密切合作。民间层面,我们更加重视与大湾区产业协会、产业联盟、企业协会的合作交流,利用他们的优势,推动当地产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上向江西汇集。从这“两个层面”、“两种路径”上,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合作,搭上这趟快车,借船过海,借力推动江西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陈惠龙: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参加发布会的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工业经济发展的后续进展情况。省工信厅印发了新闻素材,欢迎记者朋友们下载查看。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