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文章离婚!她曾说过现在重心在家庭_不想离婚

28日,文章发布微博: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

随后马伊琍发布微博: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文章和马伊琍婚姻在波折中维持了11年,现在回看,也是颇多唏嘘。

马伊琍和文章结缘于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奋斗》,后在2008年时领证结婚。同年9月,他们第一个女儿出生。

2014年3月,著名的“周一见”,曝光了文章和姚笛的婚外情。后文章发长文道歉,马伊琍也说出了“且行且珍惜”的言论。

在那次事件之后,文章事业一蹶不振。之后,他导演了电视剧《剃刀边缘》和电影《陆垚知马俐》,还参演了院线电影《胖子行动队》,但大都反响平平。而马伊琍则在2017年凭借《我的前半生》成为了白玉兰“视后”。

在2017年,马伊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自己已经越来越豁达,且已经将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上。

回顾2017年采访,听马伊琍聊自己、家庭和女儿:

《奋斗》中叛逆的夏琳、《我的前半生》中有点“作”的罗子君,加之上海女人的身份,以及坊间传言,让很多没接触过马伊琍的人误以为她很“作”。但坐在新京报记者面前的这个,对很多事可以想得“通透”的41岁女人,不但不“作”,反而这两年活得越来越豁达。这,还要归功于她开始学会“自省自查”。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马伊琍说,“我曾一度活得像唐晶(《我的前半生》中袁泉饰演的女强人角色),什么都不能成为我事业的绊脚石。”拍《奋斗》时,夏琳让马伊琍明白了“强势到底,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而罗子君则让她意识到自省、自查的重要性,“当你要承认你身上是有问题的,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所以近两三年,那个年少时从不服软,就算挨打也不会认错的马伊琍,变成了一个善于和别人说“抱歉”的人。

生活中的我并不“作”

新京报:前几集里的罗子君让大家觉得这个人挺“作”,你怎么看待“作”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上海姑娘“作”,作为上海姑娘,你怎么看?

马伊琍:其实她的“作”来源于她内心的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总是要去确认她的丈夫是不是还爱她。如果一个自信的、独立的太太是不会天天去查丈夫,或者在他面前“作”的,所以在这段婚姻中罗子君有一点“不健康”。至于地域其实没什么关系,每个地方都有“作”的,外国也有。非要说上海女人爱“作”的话,我就不“作”,我身边的女朋友也都不“作”。但是有“作”的,除了不自信,还有就是不成熟,像小公主一样,有一个词叫“巨婴症”,成年人有“巨婴症”,就会希望别人都满足她的想法,不懂得成人的世界也需要站在他人的位置去思考。

罗子君

她教会我要懂得“自省”

新京报:你之前发过一条微博“30岁遇到夏琳,40岁遇到子君”,这两个角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马伊琍:这两个戏都是现实题材,30岁时大家都忙着谈恋爱和在职场上磨砺,很纠结,夏琳正好是处在这个阶段,那个时候的文艺作品中很少有这样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温婉可人、贤惠善良的女性,第一次有一个叛逆的、有个性的女性出现,所以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罗子君是女性到了前半生的结点,有很多事情的观点跟年轻的时候不一样了,有了沉淀,更多是反思和自省、自查,这个自省、自查我觉得二三十岁的女性是很少有人做到的,基本上都是到了35岁到40岁之间,必须学会这个,否则可能就会在相同的地方摔倒。

懂得自省自查的女人会越来越聪明。动图来自该剧官微

罗子君的年龄,对现在的女性来说非常重要,是大家比较热衷去探讨的话题。你现在走进咖啡馆,基本上太太们都在讨论这些话题,孩子上学、夫妻关系、自己工作跟家庭之间的平衡。这两个角色都是很符合我自己当下年龄段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夏琳给我的感悟就是再要强、再独立的女孩子,最后也不要一味地强势到底,因为强势到底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罗子君身上带给我的最重要的就是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事业中,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相处当中,自省、自查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你要承认你身上是有问题的,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倔强

从小就算挨打我也不会认错

新京报:从小到大,你也是比较强势的人吗?

马伊琍:是,就是不太服软那种。从小就是挨打也不会说我错了,硬着头皮,很倔。小时候我干过最倔的事就是每次跟我爸爸妈妈逛街不开心了,坐公交车回家,他们从前门上,我就一个人从后门上,他们看见我离老远,就很担心,喊我过去。越是喊我,我越生气,我就像没听见一样。这让我妈非常生气,她就说我居然当他们不存在。最后搞得所有人都看他俩,非常没面子。

新京报:“司令”是怎么被叫起来的?

马伊琍:这是景岗山给我起的绰号,他管他老婆叫“领导”,他老婆也姓马,我也姓马,就管我叫“司令”,他其实就是故意用这种你很厉害的方式,来调侃你。你知道,其实他们嘴上这么说,但内心是不会服软的。

马伊琍的微博上,关注最频繁的话题就是孩子。

新京报:翻看你的微博,觉得你的性格特别的“侠女”,比如之前呼吁商场设母婴室、呼吁一些关爱儿童的事情等等,是不是从小性格就是这种仗义执言型的?

马伊琍: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有同情心的人,看见街上有要饭的我就很难过,一心就想着长大以后盖好多房子,别让他们在外面流离失所。说到呼吁,我们不呼吁谁来呼吁呢?你有亲身经历,又会有人关注你在说什么,其实就是职务之便,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婚姻VS事业

每个人到最后都要回归家庭

新京报:现实生活中,如何平衡婚姻和事业?

马伊琍:我觉得这两件事不耽误,有事业的人也可以谈很好的恋爱。但是我觉得要留时间给恋爱,不能一味地留在工作里面,因为努力工作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并不是一辈子就是为了工作,还是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里就包括恋爱、婚姻、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觉得家庭的部分占的比例多一点。我曾经一度是像唐晶(袁泉饰)那样的,觉得事业是最重要的,什么都不能成为我事业的绊脚石,直到结婚有了孩子,突然发现,其实每个人最后都是要回归家庭。哪怕你单身也好,家庭还是你的避风港湾。

与文章一同拍摄《剃刀边缘》,家庭事业两不耽误。图片来自艺人微博

新京报:健康、事业、亲情、爱情、友情,如何排序?

马伊琍:健康、亲情、爱情和事业并驾齐驱,然后是友情。

新京报:感情观随着年龄的变化有什么改变吗?

马伊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爱情和亲情越来越重要。

★人生感悟★

从小就被教导,花男人的钱会被瞧不起

马伊琍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十五六岁时做了下乡知青。马伊琍后来听父母讲当年的故事才得知,原来爸爸和妈妈是一见钟情,很年轻的时候就结婚了,不久就有了她。

当年只有未婚的知青可以返城回上海。父母打探了一圈,发现以他们的情况不但自己回不了上海,连马伊琍的户口都无法落在上海,于是俩人决定先离婚再办返城,“当时妈妈先回了外婆家,爸爸带我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家是一个8平米的石库门的后楼,只有一扇朝北的窗户,很热很热。”

在父母分居的一年里,还不到两岁的马伊琍只有每周日能见到妈妈一面,“他们总约八点在外滩见面。七几年的时候,上海人睡觉都很早,那个时间外滩就没什么人了。结果我发现我的记忆里只有这样的印象,有一次我妈妈戴了一条黑色的纱巾,我害怕黑色就一直在哭,爸爸就给我解释说这是妈妈。分开的时候,我又舍不得离开继续哭,爸爸就抱着我往家走,妈妈一路跟着我们到了巷弄口,看着我们进门,才走。”

马伊琍曾发过一张爸爸和女儿的合影,说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工作忙都没时间陪她。图片来自艺人微博

虽然大部分上海人信奉吃的可以不好,穿得一定要好,但从小家境并不富裕的马伊琍家,把家里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吃上。“因为我妈妈手很巧,她总是把去年的衣服拆掉洗,重新绑起来换一个新的花样,我从小在穿上就没有落下过别的小孩。别人都以为我们家特有钱。”

马伊琍7岁时穿的毛衣,妈妈还一直留着。图片来自艺人微博

直到现在,马伊琍的爸爸妈妈都过得很节俭。“我小的时候,我妈妈每个月都给我存好像是20块钱,我有点记不住了,因为上海人很讲究嫁妆,她说你是姑娘,你将来要嫁人的,如果嫁人的嫁妆不丰厚,以后会被看不起的。那20块钱最后也没存出什么名堂,但是我还是记住我妈妈说的,你不要以为你以后嫁人,就全靠男人养活,你是女孩子,你一定要自己带东西过去,否则你就没有说话的权利。”

后来上大学,开始交男朋友了,爸爸也经常跟女儿说:“带钱了吗?请人家吃饭,不能花人家男的的钱,这样人家才能瞧得上你。”

没那么想要红,所以也就没什么得失心

中学开始学跳舞的马伊琍,15岁时进入上海电视台做了业余的舞蹈演员。而她的第一次表演经历正是在做业余舞蹈演员时,被制片人看中,出演了电影《刘海粟》的女主角,酬劳是800元。“当时我毫无表演经验,但是也演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次糟糕的表演。”也是这次经历,让马伊琍想要学习表演。

1998年马伊琍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不久便有北京的剧组找她拍戏,“我觉得我运气算好的,没怎么跑剧组、投简历。”

《还珠格格3》

2002年,因出演电视剧《还珠格格Ⅲ之天上人间》中夏紫薇一角,被众人认识,2007年的《奋斗》将马伊琍的事业推上了一个高峰。

《奋斗》

“《奋斗》的时候我自己没有什么感觉,是因为播的时候我正结婚准备生孩子呢,到底有多红,当时完全不知道。其实我一向比较知足,没有多么想要红,当明星,一年要拍多少部戏。那时我就认识黄奕了,她一部接一部的,二三十天就能拍完一部,又赶下一部,我说你们怎么可以接到这么多戏,我是一部戏拍完,要休息很久才能继续工作。我一直要的都不太多,所以也没有什么得失心。”

而近两年,马伊琍每年都保持着一部到两部的作品,《小爸爸》《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国式关系》《剃刀边缘》再到最近热播的《我的前半生》,马伊琍用不紧不慢的步调,保持着每部作品的收视和口碑。

《小爸爸》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中国式关系》

《剃刀边缘》

“我现在如果没有想接的工作,重心都在家庭上,如果有工作,首先先把工作做好,但是也绝对不耽误家里的大事。基本上一年不会超过拍两部戏,这两年,我拍的也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些,再也没有我拍的你们没看到的东西了。《我的前半生》播出的比我想象得要快,我本来想要多撑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出去工作了,真的很伤心。”

《我的前半生》

★育儿手册★

上幼儿园,培养的是社交能力

和马伊琍聊天,必然讲到的话题就是“育儿”。作为家里的独女,马伊琍自认从小是被父母放养长大的,“小时候我不爱去幼儿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小学,我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妈妈给我穿了一条娃娃裙,短到都能露出小短裤那种。我觉得她完全没把我当成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对待,因为我那时长得很小、很矮、很瘦,还是她抱着我进的学校。”

而入学的头一个月,对她来说只有痛苦和恐怖。坐在课堂里,老师说:“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左手。”马伊琍根本不分左右,就看旁边小朋友怎么做,自己跟着做。那天让她记忆深刻,“我觉得我很受打击,因为我完全不知道我要进入这样一个状态。”学校数学考试,中午放学,马伊琍没回家,爷爷就去学校找,看见她考卷上是零分,“考试题目是要求我们写奇数和偶数,我没学过,别的同学都能写出来,只有我不会。我爷爷就跟老师解释,说我真的是不知道,没教过我。”

马伊琍曾在微博上“爆料”过女儿爱上幼儿园的理由。

也正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所以如今马伊琍坚持送女儿上幼儿园,“我不赞同那些把孩子放在家里找个家教的,我觉得幼儿园教的不是那些知识,而是怎么去跟别的小朋友打交道。我小时候就不爱去幼儿园,怕跟别人交流,也怕跟别人表达想法。所以我觉得社交能力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的女儿以后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不会手足无措。”

礼貌善良,要比规矩重要得多

有了孩子后,马伊琍说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更有耐心了,她也经常会在微博发表一些育儿经验,但是随着二女儿的出生,她又有了新的感悟,她发现自己之前对大女儿还是过于严厉了。曾经有一次,大女儿摔倒,她并没有主动跑过去扶,而是鼓励女儿一定要自己站起来。

马伊琍和女儿。图片来自艺人微博

聊到这一话题,马伊琍笑着说:“现在她如果摔倒哭了,我会马上把她抱起来。所以育儿这个东西,谁也不能说自己特别有经验,谁也别跑出来说自己是育儿专家,尤其是只当过一回妈的时候。这个是需要通过时间来评判的。一般,妈妈都会在老大身上倾注更多精力,老二比较占便宜的就是,妈妈会在老大身上经过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

有了二女儿后,马伊琍首先推翻自己的就是“规矩不要太早做”,“所谓的规矩就是是非。孩子只有礼貌和善良是需要从开始就坚持的,其他都可以睁一眼闭一只眼。孩子小的时候,要尽量满足她的要求,所谓的延迟满足,挫折教育,我一向都瞧不上这种,就是拿我们小的时候那一套来放在现在的孩子身上。”

至于两个女儿的性格,马伊琍笑称,大女儿性格随爸爸,“很容易服软,妹妹更像我,打死都不说我错了那种。这都是天生的,跟严厉不严厉关系不大。月子里妹妹就把我逼的完全没辙,发现用对姐姐的那一套对她一点用没有,后来我想起来,其实我就是这性格。她就是要哭够了,自己不想哭了,才算完,现在也是这样。也因为她很像我,我后来反而比较知道怎么对付她。”

现在携手走过11年后,终究还是走到了离婚这步,也只能祝福他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