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黄冈最美退役军人”专栏——梅腊生:永不褪去的本色与情怀_黄冈市退役军人

编者按

有这样一个群体: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脱下军装,他们本色不变,在第二战场划下精彩航线。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

讲述退役军人故事,展示退役军人风采。今天要和你讲述的,是黄梅县水利局工程队原副队长、退役军人梅腊生……

记原公安部队黄冈专区大队退役军人、黄梅县水利局工程队原副队长梅腊生

一朝为军人,终身守军魂。时隔55年的一个军礼,是那般令人萧然起敬。

7月10日,随记者采访完梅腊生老人,我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平静。采访结束时,得知我是退役军人,91岁高龄的梅腊生条件反射式举起右手,行军礼以示谢意。

那天,走进位于黄梅县赤土坡社区的梅腊生家,屋子里陈设简陋,两张桌子六张凳子。桌子上,一摞旧式证书和满是铜锈的勋章,在鲜红的桌布映衬下耀眼夺目。

一等功3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

1959年当选为湖北省公检法先进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被湖北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命名为“优等射手”称号。

翻开内页泛黄的证书,记载的是梅腊生不凡的军旅人生。任凭时光流逝,任凭沧海桑田,浸染老人心底的颜色,如同清晰的字迹、鲜红的章印,不曾有半点模糊褪色。

苦练技能为打赢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豫皖三省部队在大别山地区联合进行的剿匪作战宣告大捷。

1951年4月,梅腊生从黄梅县志愿入伍,成为县公安队的一名战士。后来,他随所在战斗班被派往英山县蔡家山某山头驻守,主要任务是负责搜寻清剿残余武装土匪。

守山三年,平安三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梅腊生跟随副排长、班长们一起风餐露宿、搜剿残匪。梅腊生日常除了完成搜寻任务外,还利用山间得天独厚的练兵场地,抓紧点滴时间苦练军事本领。

1953年的一天,梅腊生在鄱阳湖一带出差执行任务。突然,一名行迹可疑人员映入眼帘。“没错!是从英山潜逃的反动分子!”梅腊生通过辨认外貌锁定目标。“反动分子身材魁梧,人高马大。”梅腊生回忆说,那个时候军事素质好、胆子大,冲上去赤手空拳几下子就把人拿下了。

“全国解放了,没有仗可打,各个部队就盛行军事大比武。”梅腊生说,能代表部队去省里参加军事比武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很多战友都争着去,竞争力非常大。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梅腊生服役期间,曾3次代表英山民警队,在全省公安部队“军事大比武”中获得多项荣誉。“在一个山里训练,每天负重冲山坡,在碎石地上爬战术。”望着荣誉证书,梅腊生慢慢回想起了从前的训练情景,他说,越是天气炎热越要练,练的不仅是军事素质,更练军人的意志品质。

“45环,及格率86%;32环,及格率73%”记者翻开梅腊生曾经的工作笔记本,其中不下10页记录的全部是平时射击成绩的数据分析。从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读懂了梅腊生对射击训练的钟情与热爱——1961年,在全省射击训练中,湖北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授予梅腊生“优等射手”光荣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

情系水利为人民

1964年1月,梅腊生转业回到黄梅,被安排到县水利局工程队工作,时任工程队副队长,自此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兴修水利、防治水害历来是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大计。黄梅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历来是防汛重点县,兴修水利工程,梅腊生自然责无旁贷。

梅腊生是个爱学习的人。从部队转岗到水利局后,虽说有很多的知识空缺和技术障碍,但他从不打退堂鼓,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视同事为老师,潜心钻研水利,很快成长为水利战线的一名尖兵。

1976年,黄梅县八一电排站动工始建。梅腊生在这次工程中任砂料、石料的调度指挥长。“经常跟别人争吵,也得罪了不少人。”梅腊生说,在检查验收砂石料的过程中,总有些船只投机取巧,吨位不达标,赚中间差价。关系民生的水利工程容不得半点缺斤少两。针对吨位不够的船只,梅腊生一一记录下来,在下一趟的运输中敦促补上。

八一电排站的建设时间跨度大、难度系数高,但参与建设的工人、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四年的时间,梅腊生住的是工棚,吃住在江边,在建设黄梅水利工程中作出了应有贡献。

1979年,梅腊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劳动模范。按照当时政策,梅腊生享受增加5%工资的待遇,但他主动放弃了。“党给了我荣誉,我已经很知足。”

在黄梅,每年的防汛抗洪是大事。从黄梅地形图上我们不难看出,长江流经小池镇江道变窄,并改变流向形成流域弧度,每年洪峰经过此地段必形成大急流、大漩涡,一段时间老百姓苦不堪言。

为解决水患,身为水利工程队的副队长,梅腊生在国家出资的基础上,带着工程队队员,从安徽、武穴等地运回一车车大石头投放到旋涡高发水域。同时,运用石料加固长达58公里的黄广大堤。“水患不除决不收兵。”年迈的梅腊生谈到当年的防汛工作,他斩钉截铁,目光坚毅。

梅腊生大儿子梅建国一直以父亲为榜样:“父亲一直说愧对我们,疏于照顾,很少陪伴。但我们都清楚,他是勤于工作。只要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都千方百计去完成。”

桑榆为霞尚满天

1980年12月,梅腊生从水利局退休。

回眸走过的路,“宁可亏欠家人,绝不亏欠使命。”这是梅腊生人生的真实写照。

“亲情账算不清。”梅腊生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惭愧,但对晚年的生活充满激情。

十几年前,妻子摔伤了腿,一直靠拄拐活动。多年来,梅腊生一直陪在妻子身边,悉心照顾。买菜、做饭、做家务……样样不落。老两口结婚已经55年了,一生相伴,苦中带甜。记者问梅老先生问题,妻子还时不时帮忙回答,而梅腊生就在一旁深情地望着妻子,令人动容。

“人老了,为党出不了多少力,能捐一点是一点。”梅腊生说,1999年,家乡摘芦庵村“两委”主张修建村级公路,但修路资金成了问题,消息传到耳边,他二话没说,将1000元现金送到村支部。前几年,社区修建广场,梅腊生又义务捐款500元。

“邻里街坊闹矛盾,梅老总是积极开导,和平化解。他是老前辈,做人做事讲原则,大家都敬佩他。”住在隔壁的陈子梅,今年57岁,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我们来采访,陈大姐主动搭讪。社区里前几天有一家婆媳不和,争执了起来,还闹得满社区沸沸扬扬,梅腊生主动靠上做工作,很快化解了那一家婆媳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