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五四”文学文化的再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五四”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开端,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的重要转折点,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的诸多重要话题无不与“五四”相关。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五四文学文化再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与会的数十位国内外学者就“从晚清到五四”“新文学传统”“文本再解读”“影响及流变”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方长安表示,“五四”是中国现代话语中使用最频繁、影响最深远、内涵最多元的生长性概念,百年来关于“五四”的种种阐述已使其像一部文学作品,演绎了许多家国传奇和个人故事,具有纪实性和虚构性,充满了创造和想像的活力,持续地生成着新的诗意,呼唤着研究者个体的阐释和言说激情。他认为,这就是对于“五四”不断反顾、描述和解读的“再思考”的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袁国兴梳理了当前研究“五四”的三种趋向,首先,对文学文化现象本身的研究,包括史料钩沉和作品分析等;其次,对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和看法,对五四时期青年人所提出问题的当代解答;再有,“借他人酒杯以浇自己的块垒”,研究“五四”同时反思关于“五四”的研究,“谈不尽的五四”正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持续互动、历史与现代互相对照的结果。

从晚清到“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文学观念、主体群落、思想学说的生成时期,诸多时间节点、历史概念、主题演变、思想脉络等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和厘清。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建民重新厘定了新文化运动发生、高潮、落潮三个阶段的时间点和特点;广州大学教授付祥喜讨论了“五四”前后“文学”概念的生成和演变;广州鲁迅纪念馆研究员吴武林从科举文化的终结分析“五四”时期新知识群体的产生。西安交通大学张勇教授描述了从晚清以来知识分子“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历史脉络。

“五四”文学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西文化的关联、意义和缺失、经典化等,也是“再思考”所关注的问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提交的论文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传统的“士的道统力量”、西方现代“先锋文化”以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广角视域中分析了系列的“五四”文化事件及其“世界性因素”,讨论五四精神培养出来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和人生道路。

日本和光大学加藤三由纪通过留日学生王拱璧“改造旧村”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以及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说,梳理中日现代知识者群体在“五四”前后“共同的思想平台”。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张东天描述了20世纪初日据时期韩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以及韩国对于中国新文学的接受情况。

鲁迅和周作人是众人讨论的焦点对象,学者们通过周氏兄弟以及“五四”时期其它文本的再解读来深化细化对于“五四”的再认识,在“五四”文学的大背景中讨论相关作家作品的价值。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维东以鲁迅1933年发表但未被学界重视的《现代史》为对象,考察其中最核心的“变戏法”意象以进入鲁迅的话语体系,分析鲁迅对于新知识分子、现代文化、游民文化的理性思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张钊贻通过比较中外历史中的“吃人”来分析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国民性”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玳玫通过对上世纪30年代“周作人”经典化构建过程的考察,重新描绘周作人的形象谱系,分析“人的文学”、个体个性的价值、关于文化自由多元的认知等新文化种籽的落地生根,描述区别于鲁迅的另一种五四新文化传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陈思广也在“人的文学”视线下分析“五四”时期长篇小说有别于旧文学的“现代转型”。日本驹泽大学教授佐藤普美子以“同感”“经验”为中心分析新诗的伦理价值和美学意义。

五四时期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也是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文学观念革新的表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侯桂新重新讨论了周氏兄弟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易彬整理了荷兰汉学家关于鲁迅作品的译介。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咸立强重点考察了郭沫若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版本。 

重返五四思想文学的现场,追溯和描述其流变的轨迹,反思历史与当下和未来的关系,也是“再思考”所研讨的问题。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剑华重新勾勒了“五四文学”转向“革命文学”的思想路径,分析从“个性解放”到“左转”、从“我”到“我们”的历史过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罗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中审视“五四”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傅修海通过瞿秋白对于“五四”的回望和言说来分析其文学革命和语言革命“彻底性”的观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试图讨论周扬现象的复杂性、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多元性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滋养和破坏的问题。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在学术总结时表示,“五四”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血肉相连,从来都难以分割,正所谓“脱衣容易剥皮难”,而五四文学文化也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持续“再思考”的历史过程和现实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方表示,纪念“五四”百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寻找言说五四的切入方式,这也是寻找如何言说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式;五四文学一再被经典化,需要寻找新的阐释方式和描述话语,从而将五四文学文化的研究一点一点地推向广阔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