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何不逃离?保护她们免受家庭暴力,从走出认知误区开始……】

▲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1+1》

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消除对妇女暴力国际日”。然而,在这天前后,多个与家庭暴力有关的新闻“霸占”微博热搜,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从曾经遭遇家暴的韩国女星具荷拉身亡,到重庆仿妆达人宇芽自述被家暴的经历,再到演员蒋劲夫被指家暴……“家暴”已经是一个频频出现在公众眼前的词汇。然而,对于家暴,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颇有误解。

m5]vo?Mu۝}uiM}^m5]xi۽4iv_<M?׆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教针对小孩和妇女的家庭暴力所造成的死伤人数甚至高于战争,全球经济每年或因此损失8万亿美元,远远高于每年战争损失的1700亿美元。

为遏制家暴现象,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法案明确规定,家暴不是一般的家庭纠纷,而是违法犯罪;不是个人私事,而是社会公害。

殴打、道歉、再殴打……

她们为何不逃离?

法国女星桑德琳•波奈儿(Sandrine Bonnaire)也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日前,她向公众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20年前,因为发生争吵,波奈儿被男友勒住脖子,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她的下巴有三处骨折,舌头严重受损,还断了8颗牙齿。

她说:“我想忘记那个男人,但我却做不到。因为我的脸、脖子、手臂、肩膀直到今天依然会疼,尤其是寒冷的时候、刮大风的时候。”

从具荷拉的“子宫内出血”,到宇芽发布的视频,再到波奈儿的控诉……统计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受害者往往会遭受不止一次的家暴。

据悉,遭遇家暴的美国女性平均需要尝试7次,才能够彻底离开加害者;而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受害女性平均在遭受35次暴力后,才会选择报警。

对此,一些人不禁想问,这些受害者为什么不及时分手或者离婚?是不是因为她们太过懦弱?

实际上,受害者无法逃离暴力循环的缘由,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首先,施暴者往往会在暴行后主动道歉,十分“诚恳地”表达悔意;另外,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机构发布的报告,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害怕被报复;经济和心理上的依赖;认为警察不会管;认为家暴是私事等。

在以上几个原因中,心理依赖尤其值得注意。要知道,家庭暴力不仅仅是肢体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比如经常性的侮辱谩骂等。由于人格被侮辱和贬低,受害者会渐渐变得不自信,自我价值感降低,从而失去逃离糟糕境地的热情。

面对家庭暴力,

各国如何防微杜渐?

如何才能更好的遏制家暴?各国正根据自身的国情及特点,积极采取措施。

11月25日,法国当局宣布,将拨出3.6亿欧元并制定措施,深入解决家暴问题。具体包括,对施暴人实施心理治疗、在法律中引进受害人遭“精神控制”的概念、加强对基层警察的培训等等。2020年起,法国还将实行电子脚镣监视措施,防止有暴力史的伴侣接近受害者。

德国政府也宣布,在未来4年内将投资1.2亿欧元为女性庇护所扩容并增加家庭暴力咨询中心。

在我国,《反家暴法》施行3年多以来,家庭暴力违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家暴零容忍”的态度逐步在大众心中形成。

此外,各地还制定了具体的防治办法,落实了受暴情况评估、公安告诫、家暴庇护、人身安全保护令等一系列制度。

面对家暴,每个人都要更加警惕。如果不幸遭遇,也务必记得寻求帮助,决不能默默忍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挡住那些挥向弱者的拳头。

—END—

来源:中新网(陈爽)

扫描二维码

原标题:《她们为何不逃离?保护她们免受家庭暴力,从走出认知误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