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丨云盖山人:走进老长沙人喜爱的“戏窝子”】

星辰在线 | 编辑:刘兆锐

     长沙是我第一故乡,郴州是我第二故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十一岁时,随南下工作的父亲来到郴州,在郴州读书工作成长、成家立业,一直生活了五十多年。然而,对于第一故乡长沙仍有许多美好的少年回忆。

      因为此文说的是老长沙人喜爱的 戏窝子 ,就谈谈自己对长沙地方戏剧的喜爱吧。我父母都是长沙地方戏湘剧、花古戏的戏迷。我小时候在长沙,常常跟着父母去看湘剧和花古戏,也成了小戏迷。对湘剧的小将军《打猎回书》、花古戏《刘海砍樵》等剧目都非常喜爱,常在家里跟着父母也能唱上两句。几十年虽然人在郴州,这戏瘾一直存在心中。

因此,退休后 叶落归根 回到长沙后,就非常欣喜加入了看湘剧、花古戏的戏迷群体,只要得知省市湘剧、花古戏保护传承中心在坡子街的 湘江剧场 或其他剧场有演出,观众席上就一定有我。

(老长沙人喜欢的 戏窝子 。)

(老长沙人喜欢的 戏窝子 。)

(老长沙人喜欢的 戏窝子 。作者供图)

同戏迷朋友在一起闲聊时,常说到长沙的 戏窝子 。说曾是长沙城名胜的妙高峰, 青山有幸埋忠骨,妙峰曾建青山祠 。青山祠是为祭祀宋福王赵汝愚而立。赵汝愚(1140-1196),宋宗室成员,官至右丞相,以爱国忧君著称,力主坑金。后被贬永州,经途衡阳遇害,被追封为福王,在此建了此祠纪念他。

如今,青山祠早已不存,只留下了青山祠这个地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长沙有名的 戏窝子 。在不到1000米的小巷子里,有长沙市湘剧院,长沙市花鼓戏剧院。曾经轰动全国的《园丁之歌》、《布衣毛润之》、《人间知己》、《刘海砍樵》等湘剧、花鼓戏,都出自这里。这里的映山红民间剧埸,天天演好戏。一场戏年轻人每人三块钱,老年人优惠些只需两块,如果你想从下午场一直连看到晚上场就更便宜了,一块五毛钱能十分尽兴。由于前来看戏的人多,可常见看戏的人排队到巷口。这里成了老长沙人喜爱的 戏窝子 。

大家说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快,虽然长沙市湘剧院、长沙市花鼓戏剧院相继走出了这街巷狭窄、交通不便的 戏窝子 ,使这小巷恢复了宁静,已再没有锣鼓喧天、戏曲高扬的欢乐热闹氛围,但现在长沙的 湘江剧场 ,以及 都正街剧场 等,都有好戏看,而且都是免费观看,我们这些戏迷们还是能过好戏瘾,仍能大快人心啊!然而,大家仍然对这 戏窝子 很有些怀念。

从戏迷朋友的闲聊中,得知近年来长沙市党委、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注意了保护小街的文化底蕴,突出特色街巷和精品街巷建设,凸显浓郁的古巷风情和绵延的历史文化,留住老长沙记忆,对背街老巷进行了提质改造,青山祠小巷 戏窝子 已改造成了 长沙剧院街 。大家都很高兴,我也有了游览这老 戏窝子 的兴趣。

近日,同老伴一起,特意去游览了这 戏窝子 。在天心区青山祠巷入口处,有一座 刘海砍樵 的石雕,以及 长沙剧院街 、 青山祠历史文化街区 指路牌。近前一看,原来这里是原 长沙市花鼓戏剧院 。入巷行四五十步,一墙壁上精美的 古楼 戏剧演出大型石雕很引人注目,小巷转弯处的墙上彩色壁画 龙王招财 、 金龟送金 、 蟹将送宝 的舞台戏剧形象,更十分引人。

在原长沙市湘剧院门前,设立了反弹琵琶石雕像。进到这里,已如同走进了戏剧的世界。靠湘剧院这边的围墙上,镶嵌着湘剧和花鼓戏名剧 琵琶记 、 园丁之歌 、 布衣毛润之 、 刘海砍樵 、 打铜锣 等墙绘,以及如紫金冠、皇帽和凤形宫灯等戏曲配饰及道具的浮雕,在诉说着这 戏窝子 戏曲岁月的故事,令人欣喜、回味无穷,留连忘返。这原来的 戏窝子 ,现在成了散发着浓郁戏曲特色的 长沙剧院街 ,成了长沙一道独具特色的新风景,给湖湘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给长沙增添了又一张绮丽的文化名片。特赋诗一首:《赞老长沙人喜爱的 戏窝子 》。

赞老长沙人喜爱的 戏窝子

长沙爱唱花鼓调,湘剧高腔好放歌。

这 戏窝子 实在好,人见人爱喜悦窝。

【作者简介】

云盖山人,老一辈新闻人,当过记者、编辑,然后一直在市级党委和政协部门从事宣传工作。今年七十七岁。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