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德行成长、情感培育成教育终极使命]

原标题: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德行成长、情感培育成教育终极使命

12月8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上,“辞官”一月有余的山东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志勇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新身份作开场演讲。对于热议中的“教育与科技”问题,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新定义人类的根本任务。知识的学习、训练与掌握,或许将会退出学校教育的中心舞台。而德行的成长、情感的培育、创造力的激发,将会成为人类教育的终极使命。

同时,他提醒,教育信息技术革命,可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也可以扩大校际之间的差距。

“要防止出现教育的数字鸿沟,必须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弱势学校的教育技术革命的能力。”张志勇说道。

对于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张志勇谈到,教育技术的革命,要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要有利于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要损害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不能奴役儿童的发展。

除了防范数字鸿沟、尊重基础伦理,他还指出,当前,未来学校是否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老师等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

“教育将进入人机协同时代,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是对人类教育生产力的解放。互联网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促进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人类教育技术革命将大力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形态的变革,这就是传统的去人工化。”他表示,去人工化是指学校教育将实现人与机器的分工与协作,“该交给机器辅助的就交给机器辅助,该交给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就交给教师承担”。

他认为,最好的人机协同有四个特征,技术简便、人机友好、省时省力、优质高效。

对于“人工智能将代替教师”的预警,张志勇则认为,机器永远是人类的工具。科技进入教育领域,从根本上是更好地赋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不是取代教师的工作,“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或教育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在技术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的自由,体现最大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