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首届“河仁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在南京大学落幕

 

颁奖典礼现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赵敏 陆远 记者吴楠)近日,首届“河仁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决赛颁奖仪式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所国内一流大学社会学相关院系共同主办的首届“河仁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决赛在历经半年的角逐后,在南京落下了帷幕。

本次社会调查技能大赛决赛采用项目路演与专家提问两个环节组成,由8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22支团队进入决赛,他们来自18所高校的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等专业,是从全国116所高校361支参赛队伍中的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决赛团队的选题范围涉及乡村振兴、流动老年人、校园欺凌、社区参与、城市人才政策、农民工贫困等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领域。经过激烈角逐,南开大学的《全民网购背景下快递员的职业认同研究——以T市快递员为例》团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特大社区中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以北京回龙观社区为例》团队获得决赛一等奖,大赛另评出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为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鲜明的方向。在此背景下,举办“河仁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能够为各高校师生创造交流切磋的平台,吸引更多学子了解并参与社会调查研究,锤炼当代青年学术为民、知识报国的理想信念。

河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原副省长曹德淦在致辞中表示,他要为南大的“两个第一”点赞。第一个“第一”指南大的胡福明教授所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在国内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当年争论的核心就是实践问题。第二个“第一”指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聚焦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的要求在当下更为迫切。南京大学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提出举办社会调查技能大赛的高等学府,率先鼓励年轻一代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接触社会,理解社会。他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指出所有的政策思想来源都是长年累月的实践与调查,观察社会、洞察难题、解决问题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在致辞中与大家分享了20世纪80年代初跟随老师费孝通先生驻扎开弦弓村做实地调查的经历,她指出,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有深入了解,把握他们的需求,因而不仅是做调查研究,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期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社会学研究者做深入扎实的科学研究,到第一线去,到实地去。如何理解并解释当前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所面临的新的社会矛盾是时代给社会学研究者提供的机遇,她勉励广大社会学研究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研究者,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代表教指委致辞。张文宏指出,社会调查一直是社会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学的看家本领。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四十年以来,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也意味着社会学学科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社会学界一直提倡的立足实际、立足国情的理念正在青年学子心中扎根,这是中国社会学、也是中国社会能够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学科竞赛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等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一个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推进,对于广泛了解社会现实、深入调查现实问题的要求愈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在中国社会学会的指导和河仁慈善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共同主办“河仁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

大赛自正式启动以来,累计收到有效参赛作品279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锶墁同学在谈及实地调查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时表示,课内吸收得更多的是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理论都是被充分提炼过后写进教科书与课件里的,但是在将理论运用到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需要考虑,甚至可能是重新扎根现实产出的新知识,这些都是要经历真实的调查过程才能体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