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花灯...

近日,2019年 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 惠民演出活动走进官渡古镇,国家一级演员、我省著名花灯戏表演艺术家金正明,带领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的师生们,在滇剧花灯传习馆 古渡梨园 为当地的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花灯剧演出。

《探干哥》舞台照。

《路灯下》舞台照。

当天演出的节目可谓 新老 搭配,除了有《探干妹》这样的传统花灯剧,还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花灯小戏《路灯下》这样反应现代社会的精品剧目。

戏园子上座率爆棚,仅能容纳150个人的剧场,前后加了很多临时座,挤进了200余人。卖票的刘师傅告诉记者, 今天的演出比平时来的人更多,不止是因为金正明、田华这样的大角儿登台,还有很多老戏迷听说今天要演新戏就赶来了。

记者观察到,现场观众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间或坐着一些中青年。

演出现场的老年观众。

相较于传统花灯华丽的舞台扮相,五光十色的场景,《路灯下》的布景和扮相朴素、自然,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然而,跟传统花灯一样,演到精彩处,老年戏迷依然频频叫好。

家住世纪城小区的老人李凤仙今年已是78岁高龄,每天的 必修课 就是到滇剧花灯传习馆 古渡梨园 听戏,风雨无阻。按她的话说: 看起花灯戏来,自己胳膊疼都会忘记。

听了几十年传统花灯戏的李奶奶回想起第一次看小演员们演《路灯下》的时候, 觉得很新鲜、很稀奇 ,一个劲儿地夸小演员们 演得好、唱得好,动作表情都不比老演员差 。

观众中的年轻戏迷。

现场有李奶奶这样的老戏迷,也不乏像黄振宇这样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票友。当天从嵩明赶到官渡古镇的黄振宇告诉记者,特地赶来除了想一睹金正明和田华的舞台风采,还想再看一次《路灯下》。

第一次看的是网络视频,今天现场看,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看完后黄振宇说: 我觉得每一句台词都非常贴切,人物、故事、构思非常巧妙。比如,小男孩说自己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到了晚饭时间从书包里掏出了面包,小女孩的妈妈一听十分同情他,马上下厨去给他炒了一盘蛋炒饭,男孩尝到了家的味道,进而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中国很多家庭的教育问题就以这样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了。

黄振宇认为,与传统花灯看故事情节、看演员技艺、看舞美扮相不一样,现代剧主要是看反应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能不能引发观众共鸣。

《路灯下》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反映的却是家庭教育缺失这个社会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作品就是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成长,倡导和谐友好的社会。

黄振宇如是说。

演出现场。

戏园老板朱纳告诉记者,《路灯下》已经在 古渡梨园 演出6场,大多时候都卖票,每场上座率都很可观。并且, 每场都有年轻人来看戏。通过年轻演员演出吸引了年轻的观众,也达到了传承目的,不止是艺术形式传承,观众也传承了看花灯的传统。

朱纳说: 《路灯下》的确非常接地气,节目老少咸宜,不止年轻戏迷越来越多,而且很多老年人也喜欢看,甚至有外国人来看。叫好又叫座,不愧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经典剧目。

《路灯下》在花灯戏迷中获得了不俗反响,花灯戏通过创新,继承之上不断发扬,为我省培养了一批功底扎实的年轻花灯演员;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通过进高校、进剧场等形式,培育了年轻的观众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了 叫好又叫座 的精品剧目。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花灯剧院院长黄绍成评价该剧: 《路灯下》巡回演出了很多场,深受观众好评。《路灯下》作为教学中产生的精品剧目,是 剧目驱动教学 的典型案例。学生通过排演《路灯下》,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都极为规范,为学生以后登上舞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云南网记者 秦黛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