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直击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专题询问】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亿户,其中企业3618万户,日均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89万户,中小企业占90%以上。近几年,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展执法检查。

6月28日,联合国设立的“中小微企业日”次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发现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哪些解决措施?本报记者带您直击这场专题询问。

打破“卷帘门”“玻璃门”,破解“准入不准营”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一些隐形门槛,就是注册容易取证难,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较高。”针对吕薇委员提出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推动了“证照分离”改革的实施,将与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许可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和“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进行分类管理。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和有关部门已经梳理涵盖500多项许可事项的清单,下一步将做好实施工作,全力解决企业反映的“准入不准营”问题。

关于行业隐形门槛影响公平竞争。肖亚庆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国务院部署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推进执法和案件查处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共办结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案件62件,共查处滥用市场地位案件5件,立案调查17件。去年,全国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49万件,案值26.6亿元,罚没金额5.67亿元。”肖亚庆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中小企业关注的涉及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标准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地方保护、行业封锁、限定交易等隐形门槛问题。”

能够取消或转为备案、事中事后监管的事项,要立即取消;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取消、但可以有条件放开的,鼓励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确实不具备放开条件的,鼓励通过实行承诺制准入等形式推动审批流程改革,提升准入透明度与便捷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也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切实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他提出,今年要把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50项以上行政许可。

“有些部门放权不彻底,把原来的职能转移给中介服务机构,而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又以评估、评级、咨询、评审等名义设置各种门槛,而且收费比较高,变相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效率。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吕薇委员继续提问。

肖亚庆回应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续部署开展了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2018年5月到12月,共计检查相关单位1万多家,查处了违规收费金额6.2亿,涉企收费的行为正在逐步地规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查处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违规收费行为。同时总局将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肖亚庆说。

据林念修介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工作,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出台实施。“《条例》将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明确禁止性规定,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中介服务领域存在的加重企业负担问题。”林念修说。

破解融资难,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金融部门的努力下,融资难有所缓解,但是这次执法检查中大家普遍反映的还是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有关部门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有没有标本兼治的长效措施?谢经荣委员提问。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表示,相比十几年前商业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面临不良率高,亏损严重的情况,如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某些新兴的民营银行特别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数据给成百万、上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对此他强调,除了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财税政策的协同配合,解决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不到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在股权融资方面,证监会将进一步做好推动科创板顺利开板交易,深化新三板改革,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完善创投、私募各项监管和有关优惠政策,增强中小企业专项债券品种的适应性、包容性等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大债券融资的扶持力度,研究推出信用保护凭证,让中小企业的发债在市场上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信,来提高发债的成功率。”

清偿拖欠企业款项,坚决做到年底偿清一半

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但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和一些大型国企,往往成为拖欠主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2019年已经过去一半,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年底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能够如期完成?”蔡玲委员提问。

“目前,财政部负责督促的中央部门及企业清欠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截至5月底,有关中央部门和财政部监管企业欠款累计58亿元,已经偿还40亿元,清偿进度是69%。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介绍,中央企业少数基层单位拖欠8.1亿元农民工工资,今年春节前全部已经偿付。中央企业清理出无争议欠款1110.7亿元,截至6月21日已清偿1032.2亿元,清欠进度达到92.9%。“督促有条件的中央企业争取在本月末尽可能达到100%。”郝鹏表示,国资委下一步还将组织中央企业开展“回头看”,确保按时完成清欠任务。同时全面落实农民工用工实名制的要求,着力根治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为清理拖欠企业的款项,工信部搭建起中小企业投诉的平台,接受中小企业的投诉。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来看,清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按照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的台账,截至5月底已经清偿了3376亿元。根据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的计划,全年有望完成60%以上。”苗圩说。

但他同时也提出,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大型企业和中央政府进展快,地方政府部门进展慢。“地方政府有个别省,现在对年底之前完成50%以上还有困难。所以下一步重点要抓住地方政府,清欠完不成50%以上的重点省,我们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按照计划全面地完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