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蹲点手记:让创新成果照进现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自古兼得鱼盐漕运之利而富庶一方的天津北塘,如今更吸引眼球的是落户于此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直秉持“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的理念,让更多的企业成为获益者,而天津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于中试平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从而实现梦想照进现实的创新企业之一。

“从公司走到学校步行不过半小时,开车也就10多分钟,在我的办公室就能看见学校的教学楼。”慧智百川董事长,同样也是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的乔长晟,提起公司选址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附加优势,颇为满足。

在享受学校与公司空间距离缩短的同时,如何缩小学校知识产权成果与公司产业化落地的“距离感”,成了乔长晟着力解开的难题。深耕生物领域研发近30年,长期从事微生物发酵科研与教学的乔长晟自然明白高校研发人员对企业实施技术成果落地的不满:企业有时急功近利,可给予的研发支持却不够;而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他同样理解企业对高校知识产权成果难以迅速落地时的埋怨:科研没有指向性,总在“天上”飘,而知识产权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化,这将大大加重企业的负担。

如何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中“卡脖子”的难题?乔长晟在经过深入思量后,把解决方法瞄准了中试环节。“学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中间还需要经历工程化、系统化、配套化工作,而这些过程可以在中试环节中完成,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压力,同时还能保证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乔长晟介绍,目前,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已在宁夏建立起有生产资质的中试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说是中试平台,但实际上也是一个企业,该基地已经获得了十余个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中试基地的产品能够顺利进行生产和销售。“基地本身会生产自己的主打产品进行销售,与此同时,其他在中试环节中的产品,如果可以达到相关标准,同样可以推入市场,而销售所得可以补贴中试平台的运营。接下来,根据推入市场的反映,还可以进一步决定是否需要扩大生产,或者与其他相关企业达成长期合作。”乔长晟表示。

2018年10月,乔长晟带领多名学生来到宁夏中试基地,经过一个半月的时间,在20立方米的大型发酵罐上不仅成功完成了聚谷氨酸的生产放大,而且将生产出的120吨产品全部销往国内某大型尿素生产企业。

在乔长晟看来,中试基地不仅能够压缩产品市场化的周期,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更是一个创新孵化的摇篮。在创业初期,学生的启动资金并不多,因此,中试平台可以少量生产产品,让学生提前进入市场“试水”,如此一来,在压缩成本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慧智百川的产品展示架上,几种口味独特的固体饮料格外引人注意。“这几种固体饮料是学生在创业阶段通过中试平台生产出的产品,目前该饮料已经进入市场销售,而且市场反响非常不错。”乔长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