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年度流行语凸显了何种文化生态]

作者:西蒙

《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前发布2019年十大流行语。从大致类别上看,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经济热点现象的关键词,比如“文明互鉴”“霸凌主义”“区块链”,一类是网络流行文化的热点词,比如“硬核”“融梗”“996”“柠檬精”“我太难了”“××千万条,××第一条”“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2019年的流行语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的时事动态,“霸凌主义”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文明互鉴”也体现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形象的能力与方向,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关键词的总结与提炼。

timg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络流行语所占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也反映了网络上年轻人话语权增强、网络流行文化进入现实生活的趋势。其中一部分与热点事件引起的争论有关,还有一些让人看不到“起源”,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前者的代表无疑是“996”。它最早来自一些互联网企业员工对繁重工作压力的吐槽——“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但实际上,随着相关争议在舆论场上的增多,“996”也泛化为人们对现实压力的集体吐槽。“996”能成为流行语,说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到了巨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由此衍生出“我太难了”这样的流行语,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柠檬精”可以被看成后者的代表类型。与去年流行语“杠精”类似,“柠檬精”也描述了一种网络用户的“怪异”形象,那些喜欢在网上嫉妒、嘲讽、挖苦别人的话,则被看成“柠檬精”的典型话语。“柠檬精”更像是“羡慕嫉妒恨”与“杠精”的结合版,它的流行与网上存在的戾气有关。一些人把现实压力宣泄到网上,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他人的挖苦上,以嘲讽他人为乐。越来越多“柠檬精”的存在,会让网络空间的风气和氛围遭到破坏。

与之相对,流行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更像是对一些人刻薄霸道、自以为是的批评话语,既然网上出现了一些“柠檬精”或“杠精”的不和谐声音,自然也会有理性的声音加以反击。有趣的是,这些反击的声音,也不是正襟危坐时的说教,而是用同样幽默的口吻来回应,时常令人忍俊不禁。如此一来,既起到了建构良性舆论空间的作用,又不失网络文化的趣味性,堪称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年度流行语中的网络文化成分越来越多,而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的特征,也真实地反映在这些流行语中。对此,我们不妨以一个更加理性与宽容的视角来看待。其一,我们要从更漫长的时间尺度上看待年度流行语。这些热词或许可以流行两三年,但能否真的进入汉语常用语系统,恐怕还需要更长久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事实上,语言的形成与固定化,本就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内部自然淘汰的过程,那些过于粗鄙或只是一时流行的词,最终很难进入经典语言的范畴。

其二,我们要看到这些年度流行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不只是局限在语言本身。就像“996”的背后,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企业员工作息规则,其所触碰的是劳动行为规范、企业用人伦理及法律等问题,至于流行语是“996”还是“007”或是其他什么数字,其实只是个符号,最重要的是能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再如“融梗”这样的流行语,如果它能引起我们对版权保护与内容创作表达规范的重视,才是流行语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年度流行语实际上是我们观察社会动向与文化生态的一个晴雨表,对理解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大有裨益。而后世的观察者,也可以从中获得另一视角的历史记录。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