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新开拓】比较文学

青岛大学侯传文教授等人撰写的《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比较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佛教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澄清或重释了中印佛教文学领域的某些重要方面,推进了相关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佛教文学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发展和传播而形成的文学现象。印度佛教文学是印度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是印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既是印度佛教文学影响的产物,又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印两国的佛教文学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进行比较研究需具备多方面的深厚学养,其中包括要具有中国文学、印度文学、佛学以及比较文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求研究者通晓古代汉语,熟读重要的汉译佛经,同时要对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印度古代梵语修养。侯传文教授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进而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当属实至名归。《比较研究》不仅体现为60余万字的体量和处理浩如烟海的中印佛教文学资料的庞大工作量,而且体现为宏大、完整而又富有逻辑性的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的学术体系建构。

佛教文学是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现象,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巨大的空间。《比较研究》一书不仅将佛教文学分别放在中国和印度文学传统中进行考察,发现思想艺术特点和文学史意义,而且将中印两国的佛教文学纳入比较文学体系框架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在佛教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都具有开拓性。就佛教文学研究而言,虽然国内外不乏对印度佛教文学和中国佛教文学的研究,但系统的比较研究还不多见,该书着重佛教文学的比较研究,难能可贵。就比较文学而言,虽然该学科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在西方,无论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大都集中在欧美文化圈。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虽然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但所谓比较也主要集中在中西之间,系统性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仍然缺乏,这不仅与两个东方文学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与历史悠久又影响深远的文化与文学交流实绩不相符。

实际上,在近代以前,中印两国纯文学的交流不多,不仅两国的文化交流主要以佛教为载体,两国的文学交流也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学领域。该书梳理佛教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将这一学术旨趣升华为中印佛教文学之间的系统比较,无疑是引人入胜又充满挑战的,促进并深化了中印文学比较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比较研究》旨在对佛教文学进行现代性阐释,重新确立其文学史地位,有助于开拓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的研究领域和空间。作者将印度佛教文学置于印度仙人文化与文学传统之中,探讨其中的民族精神,即印度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的表现,进而提出佛教文学文体与印度古代文学文体的互动共进关系。